

高考地理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以 “ 专题复习 ” 、 “ 专题训练 ” 和 “ 综合测试结合 ” 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二、具体措施
1 、重视基础知识, 强化主干知识,重整合提升
紧紧围绕考纲要求,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个知识点,又要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既不能有知识盲点,也不能漫天撒网,应以干代支,重在贯通。
自然地理 ,应讲透原理和规律,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 。
人文地理 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及商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如在学过了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后,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从地理的角度提出我国东北发展商品粮基地的措施:以大规模经营来应对市场竞争;发展先进科技和建立一级的科技服务体系;实行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等。学习了德国鲁尔区的兴起,经济衰退,振兴后,我国的一些老工业区如东北老工业区的振兴,煤炭城市焦作的产业转型,宁夏煤城“石嘴山市”经济的转型等都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区域地理 ,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2、抓知识结构,查漏补缺,重内在
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专题,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构建知识体系框架,重在运用,力求各个击破。
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不仅综合性强,而且逻辑思维性很强。 掌握 知识 的 关键在于吃透规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同时 复习不 能 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应是将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基本技能结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复习,将基础知识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延伸,以求达到点线面相结合的知识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具 有地理特点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根据各类知识结构的差异,要突出不同的能力要求。
3、 重视文字、突出地理图表 ,重图文转换能力
强化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从图表中综合归纳出各种信息,并找出有用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
资料、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在复习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重“文”轻“图”,对文字知识机械记忆的多,对地理图表记忆、注意、理解得少。有些学生的复习过程就是背书、记答案的过程。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学生读图、作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高低。复习中要强化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出各种信息,并找出有用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 。
4、狠抓落实,强化规范答题,重方法技巧培养 加强对于“弱点”的针对性训练。
所谓“弱点”大致有两种类型:知识性弱点和非知识性弱点。知识性弱点,就是学生学习中有缺陷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对这样的知识,尤其是每次考试学生必定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的课本知识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强化练习。非知识性弱点,主要指学生的考试习惯和考试素质。如书写不规范,审题不认真、粗心大意,表达不清楚,术语不规范,心理紧张等导致考试失误频频。这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考试,心理辅导才能得以解决。
三、具体时间安排
阶段内容课时课程目标
一宇宙中的地球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圈层结构 1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原理,尤其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气压带和风带 、 常见天气系统 、 全球气候变化 自然界的水循环 、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掌握推导大气运动和气候形成的过程以及与洋流之间的关系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山岳的形成 、 河流地貌的发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于 差异性 1掌握地质运动的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形成原因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城市区位1掌握人口的变化的原因,结果,城市的的区位因素和内部差异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熟练记忆所有的区位要素和标准语言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掌握所有的交通建设的区位和中国的交通图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荒漠化的防治、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熟悉
能源资源的开发 河流的综合开发 、区域农业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1熟悉理解各种开发的背景和措施
区际与区域协调发展、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产业 转移1
现代旅游及其作用、旅游景观的欣赏、旅游开发与保护、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 1掌握关于旅游的基本知识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中国的自然灾害、防灾与减灾 1要求掌握各种灾害的成因和措施
世界地理概况、亚洲部分、非洲部分、欧洲部分、美洲部分、大洋洲部分、极地部分3掌握各地区的细节差异
中国地理概况、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3掌握中国的各地区之间的自然与人文的细节知识
二地球与 地图 、 等值线 判读、地球运动1识图能力培养
大气运动与气候、水循环与洋流、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掌握知识推演与实际运用
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城市化1从图形分析各种知识点的图像表示
农业生产与地域类型、工业生产与工业地域、地域的主要方式1学会灵活运用
区域地理环境以及区域、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1
自然灾害 及防治、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中国地理 、 世界地理3掌握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八大核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