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全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部长若干人组成,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德国是世界的第四大经济体。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1990年10月3日,冷战以来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因此这一天,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
面积及人口
德国国土面积为357022平方公里,人口总计为8211万。
首都
柏林,(德语:Berlin),德国首都,也是德国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维尔河流经该市。柏林市也是德国十六个联州州之一,因此也称为柏林州,和汉堡、不来梅三个城市同为德国的城市州。
民族
德国地处中欧,长期以来,以四分五裂、落后保守著称。德意志民族血缘上是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人,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仔细翻翻德国的历史,会发现它在很长时间里游离于欧洲之外。在民族独立统一方面与其他国家大有区别。民族是舶来品,在西方,民族和国家是同一个词“Nation”。因为西方大多数国家都是单一民族组成的。英国、法国在文艺复兴时代就相继形成了中央集权制的民族统一国家;德国直到19世纪初,还仍然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的虚名下,邦国分治。德意志仍存在1700多个独立的政治主权单位,使用法语是当时德国社会的风尚。这种状况到19世纪末,通过普鲁士王国的兼并战争、经济改革、反对外强等战略才实现了民族统一。
宗教
传统上天主教和新教的德国福音教会是德国2个最有影响的教会,另外还有新教的其他几种派别。东正教徒主要是来自希腊和塞尔维亚的外籍劳工及其后裔,希腊东正教会按人数列为德国第三大宗教组织。
行政区域
德国分为联邦、州、地区三级,共有16个州、13552个乡镇,14808个地区。16个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Baden-Württemberg,首府斯图加特,Stuttgart)、巴伐利亚(Bavaria,又名拜恩,Bayern,首府慕尼黑,München)、柏林(Berlin)、勃兰登堡(Brandenburg,首府波茨坦,Potsdam)、不来梅(Bremen)、汉堡(Hamburg)、黑森(Hessen,首府威斯巴登,Wiesbaden)、梅克伦堡-前波莫瑞(Mecklenburg-Vorpommern,首府什未林,Schwerin)、下萨克森(Niedersachsen,首府汉诺威,Hannover)、北莱茵-威斯特法伦(Nordrhein-Westfalen,首府杜塞尔多夫,Düsseldorf)、莱茵兰-普法尔茨(Rheinland-Pfalz,首府美因茨,Mainz)、萨尔(Saarland,首府萨尔布吕肯,Saarbrücken)、萨克森(Sachsen,首府德累斯顿,Dresden)、萨克森-安哈尔特(Sachsen-Anhalt,首府马格德堡,Magdeburg)、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Schleswig-Holstein,首府基尔,Kiel)和图林根(Thüringen,首府埃尔富特,Erfurt)。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是联邦州级市。
国庆日
每年的10月3日。德国的国花是矢车菊。
德国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德国约有300余所高等学校(一般都接受外国学生),其中约有90所国立大学。
整个高等学校的结构为:
(1)大学:大学不仅是教学中心,而且还是独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心。大学通常有权授予文学士、理学士和博士学位。各大学开设的专业通常包括:医学、自然科学、工程学、人文学、法律、神学、经济学、社会科学、农业和林业学。大学崇尚“纯科学”,期望造就具有科学观念和素养的大学生。
(2)工业大学:教学和科研主要面向工业。然而,许多年以来,工业大学也发展成具有综合性倾向的大学。如在柏林工业大学,学生可以学习古典哲学、音乐、教育;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学生可以学习哲学、心理学、经济学。当然,工业大学的重点主要在于工程学和自然科学。
(3)教育学院:主要为小学和中学低年级培养师资,个别教育学院也培养中学高年级师资。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州还独立设有教育学院,大部分州的教育学院于70年代并入了大学。
(4)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是在综合大学、教育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有时还包括艺术院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综合性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其它高等院校,包括设在汉诺威的医学和兽医学高等学校;设在吕贝克的医科大学;设在科隆的德国体育大学;以及设在施佩耶尔的管理学院。非国立大学,这些大学的经济资助主要来自非政府渠道,如一些教会学校。另有少数的私立大学,专业偏重于经济学和医学。但她们通常需要收取学费。
学位体系如下:
理学士(Diplom) -专业为自然科学,工程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大学毕业生将获得理学士。理学士一般要求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学习8个学期,并要达到规定的学习要求。理学士的获得需要撰写有深度的,独立的学位论文(Diplomarbeit),及通过相应的笔试和口试。
文学士(Magister Artium) -人文科学,通常也包括一些社会科学的大学毕业生通常将获得文学士。与理学士的学位考试相比,文学士的学位考试包括两门主要学科,或一门主科和两门副科。考试的要求因学科和大学而相异,但通常都需要撰写学位论文和通过口试。
博士(Doctorate) -原则上说,德国大学的任何一个专业都可以招收博士生。博士生的资格取决于优异的大学学习成绩。在德国之外获得学位的学生是否有资格攻读博士学位,通常决定于大学的学院或系。此外,你必须要找到一位愿意指导你学业的教授(德国人称博士之父,Doktorvater)。博士导师可能会给你一个做博士论文的课题,也有可能接受你提出的课题。在德国攻读博士一般意味着同时也参与研究。除了博士论文的撰写之外,博士生通常要参加博士生讨论会(Doktorandenkolloquien),与其它博士生讨论和交流课题的研究进展。博士学位的获得需要提交博士论文,并且要通过主科和相关副科的口试。
德国留学优势
近几年,德国日益成为中国留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留学的首选国家。作为一个小语种国家,德国何以具有如此的吸引力呢?
德国留学具有以下五大独有的优势。
一、几乎免费的大学教育:这一点在发达国家独一无二。德国全国所有高等院校,免费向中国学生开放,无须考试,直接申请,自选专业。学分制设置,自己掌握学习时间,从容完成学业。这无疑为留学生们免去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虽然各联邦州从2005年相继开始收学费,但每学期仅300~700欧元,而且对国际学生和德国学生收取的费用是一样的,这与英联邦国家动辄数十万元的学费相比,德国留学是经济的选择。
二、生活费用低:德国政府允许大学生免税打工,并规定了保护性的最低报酬标准(每小时不低于7.5欧元),所以留学德国除了自备自保金约7716欧元外,剩下的所有学年的生活费用可凭打工解决。
三、大学缩短学制:德国许多大学已经开设了非常适合国际学生选择的国际课程:三年取得学士学位,两年取得硕士学位;传统课程不设立学士学位,毕业后直接颁发硕士学位。近几年,德国一些著名的大学:德国基尔大学等每年3、4月份都派教授来中国选拔学生,本科生赴德留学可省去国内考研这一大麻烦,直接实现了“本升硕”。
四、学位和学历的含金量首屈一指:德国在战后废墟上用了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成为了世界,靠的就是传统强大的科技和教育实力。德国人的科技教育质量之高素来为全世界所公认。
五、学成前景光明,发展空间广阔:中国与德国之间良好而稳健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使德国企业对投资中国充满信心。近年来,除了西门子、奔驰、大众等公司外,每年都有众多的德国企业涌入中国。他们最头痛的事就是不了解中国文化,缺乏相应的人才,于是德国中文报刊上指定招收中国留学生的广告比比皆是。最近毕业的留学生任职德国公司驻华或东南亚代表已是就业定势,进入跨国公司高级管理层的留学生也是屡见不鲜。至于回国的就业前景更不用说。
德国对外国移民的控制一直非常严格,但在近几年来,由于德国社会出现了少子化的趋势,使得政府不得不开始考虑放开自己的移民政策,从2006年起,德国政府推出工作移民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到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只要能够在德国住够5到8年,并拥有稳定的工作,就可以申请德国的永久居住权。按照以前的传统政策在外国学生毕业拿到文凭的那天理论上所持有的签证无效,你当天就应该离开德国。但是新政策下,放开了对学生的要求,并支持就业。给所有的外国学生完成学业后仍可以留在德国1年来找工作。如果学生能找到固定的工作那想申请到永久居住权还是很肯定的。
德国位于欧洲的心脏,是欧洲的科技中心、经济的火车头。欧元中德国马克占45的份额,欧洲中央银行就设在法兰克福。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官方语言均为德语。德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是欧盟成员国中最密切的,奔驰、西门子、大众、拜耳、汉高这样的高科技公司早已落户中国。
德国高校在机械制造、汽车工程、环境能源、日用化工、法律、建筑、音乐、医学、信息学、企业经济、管理、语言等方面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越来越多的德国公司抢滩中国市场,留学德国回国就业必然十分抢手。德国毕业文凭的含金量绝对很高。
留学地的选择当然会就留学国家的综合实力,教育水平为依据。德国不仅仅在欧洲是最强最理想的留学国家,而且在世界上综合实力的影响下也是很不错的选择。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会成为您的选择。
德国留学办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