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琢育通过让学员学习了解国学及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通过对中国书法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变迁,学会对传统文化抱有敬畏之情,抱着尊重的心态学习书法,戒骄除躁,修生养性。
教学定位
本大纲对各阶段的书法教学提出了原则性、具体性的要求,以形成一套琢育自己的书法教学体系。大纲列举的课时教学内容只作为教师授课的参教。教师可选取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执教,但不能脱离大纲要求。
教学按一学年48课时设计,三年小成,五年大成。
课时分配:16课时为一期。
教学模式:
1、因材施教
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教学中学生水平层次不齐是常有现象,任课老师要根据学生现实水平进行灵活调整。
2、点评作业
上课前检查上次课程作业。点评着重于上堂课教学大纲所罗列的知识点,
3、学习汇报
每学期结束时完成1幅毕业作品,可以利用最后2到3课时完成,每学年都将举办考级和毕业展。
4、名人古迹鉴赏鉴
每学期至少有1-2课时临摹鉴赏大师作品,讲解大师生平、画风和思想等,结合书法鉴赏,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5、应用创作课
春节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写春联(春联内容可以结合国学课内容),进行义卖。
6、家长交流会
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家庭作业等方式传达给家长,及时和家长沟通,请家长重视,也希望亲自接送孩子多主动与老师沟通。
提高阶段
第四学年 48课时
学年目标
能够书写两种或以上的字体;要有较强的点画造型能力和作品整体布局的完整性,要求作品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原帖的精神风貌;学习完本次课程可以参加书法级别考试六级考试。
学习内容及成果
第三种书体的学习,(行草书/篆书二选一),学生已经有了三年的书法基础,有一定的技法基础,根据学生个人喜好选择第三种书体的学习,和学前两种字体一样,从笔画到结构、从字法到章法,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沉淀。在对技法学习的同时汲取理论知识,了解所学书体书家的个人风格形成和时代背景,对一些著名的书法理论资料《书论》《书谱》《书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书法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