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在职研究生欢迎您!
优课堂 |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在职研究生

7x24小时咨询热线

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在职研究生新闻详情

助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发展路径创新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在职研究生 已帮助:777人

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今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巴黎协定》指出:到2100年,把全球平均气温较1750年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在这个谈“气”色变的年代,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低碳科技创新势在必行。

2016年5月7日下午,浦东图书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能源与气候经济学项目组导师邹骥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名为“碳市场、碳金融和低碳科技创新”的环境思考。
碳市场碳市场是在碳交易的基础上形成的。“把碳排放量作为一种可交易的商品”——碳交易是《京都议定书》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排减,以国际公法作为依据的温室气体排减量交易。在6种被要求排减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CO2)为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计算单位,所以通称为“碳交易”。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Carbon Market)。碳市场同其他市场一样,是在政策组合下(标准及许可规制、财税、价格、排放贸易、道德规劝等),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商品交易市场。因此,研究碳市场,要从经济学原理出发。

——界定和分配碳排放额度产权

邹教授指出,碳排放量成为稀缺资源,应当有价,且排放额度因日益稀缺而增值。政府应当进行碳预算和碳排放额度资产化,界定和分配碳排放额度产权。目前,国际层面的碳排放额度产权分配方法有两种: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有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2. 谈判:各国自主确定国家自主贡献(减排)目标,形成全球控排总额目标;经过定期全球盘点、评估而更正目标。国家层面的碳排放额度产权分配方法有三种:1. 过往基数——祖父原则:以排放实体在基准期的历史平均排放量为基础确定应获得的碳排放份额;2. 行业绩效对标比照法:监管机构将建立各行业的基准排放率,然后用排放实体的产量乘以基准排放率即为排放实体应分得的配额;3. 市场拍卖:投标人在规定时间内就自己意欲购买的碳排放份额及对应的价格进行密封投标,拍卖人竞价拍卖。

——价格机制:形成碳市场的一般均衡

碳排放额作为一种商品,会在市场上根据供求关系,形成均衡价格机制。减排成本低、排放少的企业作为碳排放额的供给方,将碳排放额以一定的价格卖给减排成本高、排放多的需求方企业(该价格必介于两者的排放成本之间),长期便成了碳排放额的市场均衡价格。资金流和碳流在两类企业之间流动,长期就形成了碳市场的一般均衡。从广义的层面上来说,碳市场不仅是企业间的市场,更是由整个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产生的统一碳市场。能源、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生产性商品构成的要素市场,和生活性商品构成的商品市场间,不断进行交叉的资金流动和碳流动,从而形成各种新的小型碳市场,它们的总和构成了统一碳市场。

——中国碳市场发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3年起,中国率先在“五市两省”(四直辖市+深圳,湖北、广东)开展了碳交易市场试点,计划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邹教授指出,中国碳市场未来需要解决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排放额度的分配

要根据对经济转型牵引作用的程度,抓住主要排放源,助推绿色低碳转型。碳排放额度产权的分配方法要兼顾效率与公平。以欧盟为代表的“过往基数——祖父原则法”效率不高,邹教授对中国碳市场的建议是:拍卖+行业对标为主。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效率(交易成本、交易机会与规模),也要注重效果(实际带来的技术进步和减排量)。

2.严格有效的监管

在碳排放额市场化的形势下,政府要做好后续的监管与测量报告工作。邹教授形象地指出,过去,政府部门又要发放额度,又要监管,即是运动员也是裁判,难免偏颇;未来,政府只当裁判,但必须要做“金哨”。要定期进行排放绩效测量、报告、检查体系的有效性;要做到公开透明;要防止市场欺诈和诚信受损。

3.能力建设:MRV第三方服务,完善法律体系

MRV体系是 “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体系,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技术基础,也是《京都议定书》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机制之一。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不仅是碳交易体系的基础,更是碳配额信用的来源。国际上普通采用第三方认证认可的方式,构建MRV体系并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提供技术支撑。中国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MRV第三方服务体系。同时,需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与完善。

碳金融

碳金融,是指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包括一切与低碳有关的企业投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居民消费。期间,需进行环境绩效标准及核查,包括排放、生态扰动、技术装备水平、环境保护支持措施等,并进行信息公开。未来,绿色金融将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亮点。届时,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向绿色低碳领域,也会引发碳金融相关行业的创业浪潮。

低碳科技创新

随着碳市场和碳金融的发展,低碳科技创新也势在必行。低碳科技创新包括研发中的技术创新、示范中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的商业化技术创新等。针对不同产业背景下的不同技术种类,应进行不同的资金支持手段和商业模式。邹教授举例说明道,目前,非化石能源的技术改革仍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到2030年,我国的非化石能源比例要占到20%,到2050年要占到30%-40%。煤的过渡,从短期的消费散煤保电煤,中期的天然气代替煤,到长期的太阳能、风能代替化石能源,是长远而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技术路线的设定,也需要政府的多种政策组合机制。整场讲座,邹教授围绕“助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发展路径创新”的主题,为我们讲述了这些围绕在我们身边,但之前并不了解的碳问题。最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我们的环境思考,促使我们承担起环境责任。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开幕式强调的“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对于每个人来说,保护环境、低碳生活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首页| 学校简介| 课程列表| 学校新闻| 学校相册| 教师团队| 联系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在职研究生课程请咨询:

沪ICP备18048269号-1 沪ICP备18048269号-1 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营业执照 教育 教育 全国教育网站 全国教育网站 企业信用等级AA级 企业信用等级AA级 合作/版权/投诉

本页信息由注册用户(机构和个人)自行发布或提供,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任何关于对该用户的推荐都不能替代您的考察核实,本站不承担该用户发布/提供信息的行为或内容所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