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成人自考 已帮助:932人
12月4日至5日,《妇女与性别史研究》新刊发布会暨“全球视野下的妇女与性别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议中心举行。本次盛会由我校人文与传播学院、世界史学科和女性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人文与传播学院世界史学科带头人裔昭印教授主持会议。本次大会得到了“澎湃新闻”、《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报》等中国大陆地区知名媒体、杂志的密切关注与报道,吸引了海内外70余位妇女史与性别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前来参会,同时也得到了不少刊物、出版社等相关人员的热情参与,另外,还取得了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和上海市妇联的大力支持,是一次跨学科的、人数空前的学术盛会。
开幕式上,副校长柯勤飞、上海三联出版社总编辑黄韬、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市妇联副主席刘琪、我校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陈恒、市妇女学会副会长、我校女性研究中心主任朱易安分别发言。在随后的大会研讨和分组讨论中,大家就古今中外女性和性别的历史状况、理论和方法展开了精彩的学术研讨。
此次会议研究内容丰富,除探讨中外历史上女性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家庭地位等状况外,还从女性的服饰、旅行、节日、公共形象的制造与传播等视角研究了历史上女性生活与性别关系。在西方妇女史方面,裔昭印教授阐述了古希腊人建构的阿玛宗女战士形象,陆伟芳教授探讨了二十世纪初英国参政运动中的女性话语权问题,梁民愫教授介绍了希拉·罗博瑟姆的女性主义历史研究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英国女性主义史学复兴的状况;在中国妇女史方面,苏智良教授阐述了中国籍“慰安妇”遭受的性奴役,程郁教授探讨了宋代女性形象背后的社会性别观念与阶级分层问题等主题;姚霏副教授阐述了1936-1951年间上海“三八”国际妇女节游行活动的发展。
在洪庆明教授主持的闭幕式上,裔昭印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她将此次盛会概括为“广”、“新”、“深”、“丰”四个字,“广”即研究主题之广泛性;“新”即史料和方法之新;“丰”即议题之丰富;“深”即理论观点之深入。男女两性携手共同探讨人类历史上的妇女状况和性别关系也是这次会议的一个突出亮点。
《妇女与性别史》新刊发布会暨“全球视野下的妇女与性别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我国的妇女与性别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妇女与性别史研究》作为中国大陆首个以妇女与性别史为主题的研究性学术刊物务必会为中外妇女史研究提供一方平台,将从史学的视角进一步研究女性和社会性别的关系,深入探讨中外妇女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