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湖南大学在职研究生 已帮助:1047人
湖南大学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紧密结合起来,在助力青年教职工成长成才、提升青年教职工幸福指数、增强青年教职工的学校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高度重视,健全工作机制。
1、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传导。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由学校党委负责,各级党委负责人是责任人。由校党委宣传部负责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全校各单位齐抓共管。明确了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并将目标、指标、责任、任务分解为5大类别、56项任务、87条举措,由13个单位牵头,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学院。
2、注重开展调查研究和专题研究。学校摸清了在职教职工总数58%左右的45岁以下青年教职工和占在职职工总数20%左右的35岁以下青年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状况,以及他们面临的职业发展瓶颈和生活实际困难,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和对策建议,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参考。校院党委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3、注重强化督查和考评督导。采取各单位自评、督查组专家评审、随机走访教职工点评,以及报告会、答辩会、督查会等相结合的方式。将考评指标分为思想教育引导、师德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途径、解决实际问题、特色加分等5大类15项观测点。考评结果呈报校党委常委会参考运用并作为各单位年度考核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大力推广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典型。
二、帮扶引导,助力成长成才。
4、注重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教职工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建立完善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共同参与的师德评价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青年教职工考核、聘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首要指标,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5、注重成长成才的引导帮扶。对青年教职工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把青年教职工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合理安排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对青年教职工兼任学生辅导员、班导师,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工作等给予经费支持。2014年启动实施“杰出人才培育计划”、“青年学术骨干培育计划”,坚持实施“中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计划”、“青年教职工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青年教师五年成长计划”等人才战略。完善“以老带新”、“一帮一”等传帮带机制,为每名新聘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德才兼备的导师。
6、注重教书育人典型的示范引领。通过典型示范,激励引导广大青年教职工加强师德修养,在各类评优评先中明确要求提高师德优秀青年教职工在各类评优评奖中的比重。涌现了舍己救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好老师龙兵等一批青年教师师德楷模,以及解决世界百年难题的贺川生、在科学和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的鲁宾安、冯页新等一批青年科研标兵和教学能手。
三、贴紧生活,提升幸福指数。
7、注重解决生活困难。建立完善青年教职工诉求表达、矛盾化解和利益协调机制,出台重要决策特别是涉及青年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决策时均充分听取青年教职工的意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提升青年教职工尊严感幸福感的收入分配机制,逐步提高青年教职工的收入水平。完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建立更加注重青年教职工发展潜力和综合评价的评聘机制。积极采取措施,帮助青年教职工子女入学,解决新聘青年教职工来校后的安居问题。
8、注重调适心理健康。建立领导班子青年教职工制度。通过书记校长信箱、校领导接待日等多种渠道搭建校领导与青年教职沟通交流平台。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校领导与青年教职工面对面交流会。学院领导每年至少一次与青年教职工一对一交心谈心。建立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青年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体检服务,学校心理中心向青年教职工开放。健全青年教职工心理问题预警、干预机制,帮助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提高青年教职工自我调适能力。
9、注重开展文体活动。从青年教职工的兴趣爱好出发,引导成立了赫曦学社、教学工作坊、青年博士论坛等50余个青年教职工社团协会。促使他们在工作之余,彼此交流交融,碰撞思想火花,不断提高文化修养。每年通过搭建文艺晚会、趣味运动会、气排球比赛、书画展览等文体活动平台,青年教职工参与率达到90%以上。使广大青年教职工乐在其中、不仅强健了体魄、提高了身体素质,不断增强了学校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提升了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