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要求,2015年10月12日,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苟仲文来到北京大学,以“中国道路的选择”为题,讲授中国近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苟仲文首先用“历史的镜头是模糊的,历史的人物是变化的,历史的关系是复杂的”,概括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总体特点,他提醒同学们应从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并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对未来的影响。
随后,苟仲文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几个主要历史阶段的特点,他指出,近代史的主要发展脉络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道路选择的问题上,苟仲文将近代中国与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对比,指出近代中国无法自然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其主要原因在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是由其基本国情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苟仲文重点介绍了近代中国人民开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和国共合作的情况。他简要回顾了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进步青年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启蒙和投身革命的历程,并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五四青年节考察北大时指出:“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最后,苟仲文还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
授课开始前,苟仲文一行还来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北大副校长高松进行了简短会谈。双方就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苟仲文希望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能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融合交流,进一步提升北大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在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随后,苟仲文一行还参观了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著作展,并听取了有关大会召开情况的简要汇报。苟仲文希望北大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对大学之道和大学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的精辟的分析和论述,在大学精神的塑造和大学文化的建设中,努力示范引领、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