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正是北京市各区少年宫等单位组织中小学生比赛的一个高峰期。和我们朗诵与播音主持相关的比赛有全国孙敬修杯讲故事比赛、朝阳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暨中华颂朗诵大赛、东城区中小学生小小金话筒比赛以及受业内瞩目的曹灿杯全国朗诵大赛。
业内同时开启这么多比赛而且都是专项比赛说明少儿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朗诵老师真是很开心。学生们有机会得到锻炼,也可以见识到更好的作品,结交更加优秀的小伙伴!
一些学生家长们按照孩子的成绩给孩子报名了比赛,主要目的为了锻炼胆量、增长见识。也有一些学生因为朗诵方面较为突出被学校选中,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比赛,孩子们都很开心!但是我们要知道,比赛的作品首先要按照大赛要求选择。其次,比赛作品的选择一定要跳出平时我们的教学内容,尽量避免在大赛上和其他学生的作品相同的情况。还有一点最重要:我们选择的作品一定要适合考生的年龄。以往我在一些比赛做评委时经常会听到七八岁的孩子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家长觉得选择这种著名作品很有气势且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就能朗诵名诗著作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其实这是一个普遍误区。考生的作品应该按照大赛的主题要求,若组委会没有硬性规定,则应该注意作品贴合孩子年龄。这样的作品孩子才可能在训练之后完全理解。作品篇幅也应该注意大赛组委会的规定。服装化妆方面,若是讲故事,可以根据故事人物穿着相应角色的衣服;若是诗歌形式,可以按照作品的年代背景。穿着打扮或者直接穿简洁大方的服装即可。女孩子的头发要梳理自然,以清新利落、大方得体为主。
比赛前,若是赶上吃饭时间,应该提早吃完,吃完后起码60-90分钟以后再进入比赛。也可以就吃简单的流食或者水果,比赛后再给孩子补给。因为吃太多容易消化不良,孩子容易打嗝儿,影响赛场发挥。
其实,不论我们为了让孩子锻炼胆量,还是探究孩子到底学得如何,我们通过比赛都可以让孩子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越多,以后当众发言表达自己,就会越加自然、自信!再加上大赛上专家老师们的点评,这是很难得的地方!
最后,希望家长们放平心态,和孩子们在比赛中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