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北京梦想北大清华训练营 已帮助:833人
你好,我是本书的作者。很高兴你拿到这本书!这是一本写给青少年和父母的书,书中涉及的问题是青少年最困惑的问题。
假如你是一名学生,我想你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你也读过不少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文章,你可能知道一些方法,然而,知道了方法却不等于能解决问题。我想你有过这样的困境,自己的做法得不到父母老师的支持,尤其是父母的,有时候你可能会感叹,为什么父母会不了解你。
情绪认知的 ABC理论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有一个著名的 ABC 情绪认知理论,它的核心观点是:一个事件发生后所产生的情绪及结果,并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是取决于人们对于这一事件的看法、态度、评价、认知和信念。
对于一件事情发生后产生的结果或情绪,通常有三种看法:
种看法:事件发生后,产生的结果或情绪,仅取决于这件事本身,而和人们的看法、态度、评价、认知和信念等没有关系;
第二种看法:事件发生后,产生的结果或情绪,仅取决于人们对这件事的看法、态度、评价、认知和信念等,而和这件事本身没有关系;
第三种看法:事件发生后,产生的结果或情绪,不仅和这件事本身相关,而且和人们对这件事的看法、态度、评价、认知和信念等相关。
你选择哪个答案?答案是:第二种看法!
假如你是一位家长,我想你可能会对孩子身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焦急万分,迫切地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你可能又很无奈,为什么你意识到自己出了问题,相帮孩子解决问题时,孩子不能了解你,孩子不能配合你。为什么有了如此多的方法,却解决不了问题?为什么孩子声称父母不了解自己,没法子沟通?为什么父母会觉得现在的孩子难以教导,自己努力了却没有办法?
出现问题是痛苦的,而解决问题更是痛苦。当你苦苦去寻找方法,寻找“高人”时,却忽略了每个问题的方法都在你身上,而方法也是由你自己实施。
这本书想给孩子和家长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希望孩子和家长可以达成一种共识,让理解成为双方的桥梁,采用同一种方法——情商方法,让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本书的核心思想是:
重要的不是问题是什么,而是怎样看待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让自己更好的实施方法。自己是一切的根源,如何解决问题,自己是关键,与其等待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贵人”帮你,勿如求助自己——他助不如自助。当你积极主动地将目光转移到自己身上时,你会发现原来问题的方法就在你身边,而情商正是让你能够实现这些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我是一切的根源
无论孩子还是家长,在学习、生活或工作中,总会产生各式各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原因可能有很多,不否认有客观的因素,但是最主要的因素却是自己,本书中所有问题,都将焦点放在了自己身上,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在自己。
读这本书前,你要在心中种下这粒种子——自己是一切的根源。先告诉大家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情绪认知的 ABC理论。
我给你讲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看完后你就更容易理解我的意思了。
有一位老鞋匠,在进入城镇所必经的道路上修补鞋子已经四十年。有一天一位年轻人经过,正要进入这城,看到老鞋匠低着头修补鞋子,他问老鞋匠:“老先生,请问你是不是住在这个城里?”老鞋匠缓缓抬起头,看年轻人一眼,回答说:“是的,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快四十年了。”年轻人又问:“那么你对这个村落一定很了解。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要搬到这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城镇?”老鞋匠看着这个年轻人,反问他:“你从哪里来,你们那儿的民情风俗又怎么样?”年轻人回答:“我从某地来,我们那里的人哪 !别提了 !那些人都只会做表面工夫,表面上好像对你很好,私底下却无所不用其极、勾心斗角,没有一个人会真正的对你好,在我们那里,你必须很小心才能活得很好,所以我才不想住在那里,想搬到你们这儿来。”老鞋匠默默地看着这个年轻人,然后回答他说:“我们这里的人比你们那里更坏 !”这个年轻人哑然离开。
过了一阵子,又有另一个年轻人来到老鞋匠面前,也问他:“老先生,请问你是不是住在这个城镇?”老鞋匠缓缓抬起头,望了这个年轻人一眼,回答他:“是的,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快四十年了。”这个年轻人又问:“请问这里的人都怎么样呢?”老鞋匠默默地望着他,反问:“你从哪里来,你们那儿的民情风俗又怎么样?”年轻人回答:“我是从某地来,那里的人真的都很好,每个人都彼此关心,每个人都急公好义,不管你有什么困难,只要邻居、周遭的人晓得,他们都会很热心的来帮助你,我实在舍不得离开,可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不得不搬到这里。”老鞋匠注视着这个年轻人,绽开温暖的笑容,告诉他:“你放心,我们这里每一个人都像你那个城镇的人一样,他们心里都充满了温暖与温馨,也都很热心的想要帮助别人。”
同样的一个城镇、同样的一群人,这位老鞋匠却对两位年轻人做了不同的形容与描述。遇到问题后,假如你仅是从外界、别人身上找原因,对自己的原因考虑的少或者干脆不考虑,你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在我的、讲座和调查研究中,我发现超过 90%的人考虑问题时,不会把自己作为主要因素,有的甚至,干脆拿一句“我就是笨”、“我就是没能力”、“我就是不知道”、“我就是那他没办法”搪塞过去,殊不知这是最高明的“客观理由”。
方法在你身上
有没有提高成绩的方法?能不能让父母更了解我?有没有帮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不能让孩子更了解作为父母的我们?
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你的配合,因为问题的原因在你的身上,解决问题的人也是你,正如我在前边告诉你的话——我是一切的根源。
所以,你要在心中树立这样一个信念:出了问题自己要负主要原因,方法在自己身上,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方法并解决问题。
做有智慧的父母,成就孩子的未来
读本书时,你要在心中树立一个信念——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聪明并不意味着智慧。所谓智慧,在我看来,应该是思考和实践的结合。只有思考才能想出办法,有了办法需要实践来验证,验证的结果又会修正办法,而实践后的反思,又会让你对整个事情有更透彻的认识,获得更大的收获。
同样有一则很有趣的故事:
有一位砍木头的工人,他每天非常辛苦努力地砍着木头,而他的班长只在他的身边负责监督他,自己并不需要去伐木,去砍木头。这时候,这位伐木工人就问他的班长说,我为什么要砍木头你却不需要呢?这位班长回答他说,因为我比你有智慧啊!工人说你怎么证明你比我有智慧呢?这个班长当时正好站在一棵树的旁边,他就把手放在树上,同时问工人,这个是什么,工人说这是树,他又挥挥手说,问这是什么?他说这是你的手;班长说,好,我把我的手放在树上,你过来打我,如果你打的到我的手,你就比我有智慧,如你打不到我的手,我就比你有智慧。
这个工人心想,打他一拳有什么难的,结果等这个班长把手放在树上,他马上后退一步把拳头击了过来,但是班长马上就把手拿开了,所以这个工人一拳就重重打在树上,疼痛不已。
这个工人以为自己明白了什么是智慧,于是他马上跑去找另外一个工人,对另外一个工人说,我比你有智慧!另一个工人说你怎么证明你比我有智慧呢?这位工人就开始到处找树,却一时找不到树,他想平常别人都管他叫木头,所以自己跟树实际上是差不多的。他就把自己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问另个工人说,这个是什么?另一个工人说,这是你的脸啊,他说好,接着挥手问这个是什么?另个工人回答这个是你的手啊。这个自以为有智慧的工人就说,好,那我把自己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你后退来打我,如果你打得到我的手,说明你比我有智慧,如果打不到我的手,我就比你有智慧。
另一个工人一听后退了一步,一拳就打了过去,这个人学他班长,手迅速地离开了,这一拳就重重地打在这个自以为有智慧的工人的脸上,当下就造成了七孔流血。
这能算是智慧吗?当然不算,因为他只看到别人做什么,但是并没有看到别人怎么做。其实,很多孩子和家长做的事情跟这个工人类似,也许问题的类别一样,可是出问题的人和所在的环境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便不同,别人用的好用的方法,你照搬过来照用,就不一定管用了。所以,很多同学知道方法努力了却没有成绩,很多家长知道了别人的教育理念却解决不了自己孩子的问题。
做有智慧的学生,做有智慧的家长,情商为你开辟了新的天地。
情商——幸福的方法
情商—— EQ,你听说过吗?也许,你不陌生,但是对于情商,你了解多少?在本书第三部分,我专门介绍了情商的内容,这里我想简要的说下,为什么要用情商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情商,包含了四种技能:认识自我的能力、管理自我的能力、认识他人的能力和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前两种能力旨在让你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后两种能力旨在让你了解他人,学习与人相处,学会与人合作,进而从社会大环境中让自己进步。这四种技能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那就是“自己”——自己认识自己、自己认识别人、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如何与别人相处,而这些能力也恰好可以解决文中涉及的七类问题。更重要的是,情商是“自己是一切的根源”的诠释,是真正让我们学会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它让知道遇到问题要从自身找原因,从自身找方法,这样的思考角度恰能帮父母和孩子构建完美的沟通平台。
认识自我的能力: 是让你准确感知自己当前的情绪,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能正确的评价自己,明确了解自己行为的原因。面对自己的真实情况,有时你可能会感到不安甚至痛苦,这都需要你有勇气和耐心,文中很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管理自我的能力: 是当事情发生时你能够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看透事情而不被事情击垮,控制、激励自己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挑战在于控制自己习惯的行为倾向。情绪的存在一定有目的,每一类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你的情绪,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过程。
认识他人的能力: 是让你认识别人的情绪,别人的情况,别人的感受,人经常陷入自己的思绪中,而忘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个世界并不只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同样有朋友、家人、老师,同样和别人交流,这种能力对将来走向社会很有帮助。
管理人际沟通的能力: 是让你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让自己受欢迎,让自己不在生活在孤岛中。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一个人的世界会让你疯掉的,人与人的沟通,你也负责了“半边天”,与人相处,就像你面对镜子,当你对着镜子笑,镜中人也会对你笑。
用情商解决问题,则是希望学生和家长能够看到真实的自己,明白自己所做行为的原因;当问题发生时,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利用情商分析解决问题,遵循两个原则:
原则一:在遇到问题时,尽可能平复自己的情绪;
原则二:在分析原因时,尽可能把自己当作一切的根源,找出改善这个问题自己可以做的方面。
为明天做准备
本书归纳了七类青少年最常遇到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在长期、讲座和调研归纳总结出来的。在阅读这七类问题之前,无论你是家长还是学生,你愿意回答下边表格中的问题吗?这样做,也是一种思考和反思,对你来说很有好处,可以让你更加明确自己内心的问题,请你认真思考并完成,当然你也可以将这个发到我的邮箱: pkuhyf@pku.org.cn。
你觉得学生和家长面临的问题是
你面临的问题
孩子或者父母面临的问题
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其实很简单:既然我们无法逃避问题,那我们就面对问题,让学生和家长共同面对问题,遇到问题不是一味的向别人要方法要答案,而是自己主动寻找方法,要思考反思,要从自身找原因,构建一个相互理解的平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希望学生和家长能思考和实践,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而不仅仅是聪明人,帮助青少年成功应对成长中遇到七类问题,以更加轻松、主动地状态去迎接明天。
没有人希望遇到问题,可是明天一定会遇到问题,当你学会了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你就掌握了明天。请记住你的明天需要被你自己掌控,希望这本书能够让你为明天做好准备。
书籍的使用
本书共两大部分,部分主要是青少年遇到的各种问题分析,每一章又按照情景再现、学子之惑、家长之困、学生情商方法和家长情商方法的结构安排内容的。
第二部分主要是向你介绍情商的内容,你可以在这里了解情商的内涵,以及情商的各种技能,认识不一样的情商,并学会用情商成就不一样的自己。
本书各个章节都很独立,你可以按照顺序阅读,也可以跳出章节,找你最关心的内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