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老师教育欢迎您!
优课堂 |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郑老师教育

7x24小时咨询热线

郑老师教育新闻详情

话题讨论: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只靠家长可以解决吗?

文章来源:郑老师教育 已帮助:1586人

从前,人们通过车马、邮局、有线传递信息,而现在,只需要对着屏幕敲敲点点就能交换想法、诉说情感,在当今社会,几乎人人都变成了“低头族”,而其中青少年更是不可忽略的群体。

令人痛心的案例
现在的学生,一到周末要么躺在床上抖音、快手一刷就是大半天,要么就是王者、吃鸡不停歇,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沉迷不仅占据时间,更是对青少年意志的吞噬。

2014年3月18日,在平远县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学生砍伤老师事件,原因竟然是该学生课堂上玩手机被班主任批评。

当日8时30分许,汪某上课玩手机,班主任穆某两次要求其交出手机被拒,遂给汪某的母亲打告知情况。

之后,汪某在教学楼走廊企图砍杀穆某。穆某出现后,汪某向穆某的颈部连续挥砍两刀,被夺下刀后,汪某又拔出腰间的另一把水果刀,当即又被制止。

平远县法院经审理认为,汪某的行为已构成犯罪,鉴于汪某未满十八周岁,犯罪未遂,归案后能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且其家属能积极赔偿被害人穆某的相关损失,获得被害人的谅解,遂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手机正在吞噬青少年的身体
大家可能都记得一幅图片,当代青少年玩手机的姿势和当年吸食鸦片的姿势竟然一模一样,对手机的沉迷正像一条毒蛇,慢慢地啮咬我们青少年的身体。

对颈椎的伤害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童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崔文波每周都要接诊3-4个未成年颈椎病患者,令他印象较深的,是一个年仅14岁的少年,X光片检查结果显示,颈椎的生理弧度已经变直,磁共振结果更惊人,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出现了颈椎间盘突出的情况!

患者的妈妈表示,孩子的业余时间几乎全在玩手机,窝在沙发,一玩就是一天。父母虽然知道玩手机不好,但每次都管教无果,说多了就偷偷躲在被窝里玩,着实令人头痛。

崔文波主任提醒:“长时间保持低头状态,致使颈部肌肉韧带痉挛、劳损,颈椎的生理弧度变直,从而导致颈椎病,严重者还可能导致颈椎关节半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等。青少年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如果长期保持不正确低头姿势,更容易患上重度的颈椎病。”

对眼睛的伤害
初三女生李静(化名)最近去眼镜店配镜,店员告诉她原本高度近视的她又涨了100度,而且左眼也出现了散光。

高二男生王杰(化名)连续几天早上起床总会莫名其妙地感觉眼睛酸胀,特别累,有时候看人看物还出现了重影。

医生询问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后得知,他们两个每天都有的习惯是,熄灯后躲在被窝里玩手机,一般要摸黑玩手机1-2个小时之后才会入睡。

很多年轻人习惯在睡前躺在床上玩手机,殊不知,躺着或侧卧的姿势对眼球的压迫力都很大,容易造成视力下降。而且躺着看手机,阅读距离比较近,视觉更容易疲劳,接受的光线及辐射刺激更强。

眼科专家表示,长时间在黑暗中看手机,轻则使视力下降、出现散光,重则会损害眼睛的黄斑部或诱发青光眼,而青光眼发展到一定程度造成视神经损坏,则可能失明。


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
一、社交型依赖

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朋友圈里有300个好友,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别说孩子了,对很多成年人来说都是难以割舍的。

二、游戏型依赖

手机游戏的种类越来越丰富,画面越来越逼真,尤其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割舍不掉手机。

娱乐型依赖

有的孩子,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但是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孩子总是觉得手机里的丰富娱乐内容在向自己招手,写作业的时候心猿意马,怎么会有好成绩。

怎么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瘾?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再对症下药,郑小编教给大家5个小绝招~

建立亲子约定

家长要意识到手机可以成为工具但不能成为玩具,可以通过亲子约定控制使用手机的内容与时间,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帮孩子增强自控能力。

转移兴趣和注意力

一旦孩子已经上瘾了,那也不要太急,可以慢慢帮孩子戒掉。爸妈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陪孩子一起做家庭阅读,或者带孩子外出去散步聊天,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培养孩子其他兴趣等,都是不错的注意力转移法。

父母以身作则

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下班回家后,爸妈们请将手机等放一边,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这是戒掉孩子电子瘾的理想途径。

不要用玩手机当奖励

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比如动不动拿电子产品当奖励,以“可以让你多玩一小时手机”作为听话的交换条件。经常这样,孩子就容易把玩手机作为首要诉求,而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

让孩子意识到危害性

选择合适时机,让孩子自己体会迷恋手机后自己的一些变化。除了视力的下降、颈椎腰椎的酸痛、睡眠不足等身体健康方面,还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效率变低、现实人际互动减少、情绪易烦躁等心理层面的隐患。


怎样才能让手机不再是毒瘤?

未成年人的沉迷手机问题,只依靠家长的督促和教育可以解决吗?小编的看法是,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可以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关乎国家的未来,然而,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是教育家,孩子的沉迷手机问题需要呼吁全社会共同解决。

网络上有一句话颇受追捧:不是玩物才丧志,而是丧志才玩物。以此来表示,并不是手机正在毁掉我们的青少年,而是青少年本身胸无大志而借手机消遣时间。

郑小编对此是完全不同意的!这句话可以适用于成年人,玩什么不玩什么他们都是可以选择和控制的,但未成年人不一样,他们的性格、意志都处在不成熟、不稳定阶段,外界的诱惑很容易让他们走向歧途、甚至毁掉自己的人生。

因此,青少年的沉迷手机问题,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多年来,虽然社会上不断有人呼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效果似乎并不理想。10多年过去了,网络游戏由电脑游戏占主流演变成手机移动游戏成主流。移动化让游戏的隐蔽性更强,公共网吧还能做到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现在家长想管控可就更复杂了。

从目前来看,实名制、限制时长是遏制青少年沉迷网游的有力措施。虽然,现在某些手游针对未成年人做了时间限制,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孩子会悄悄用家长的身份证号认证的。郑小编认为,必要时尽快研究出台强制性分级标准、增强实名制认证手段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学校首页| 学校简介| 课程列表| 学校新闻| 学校相册| 教师团队| 联系我们

郑老师教育课程请咨询:

沪ICP备18048269号-1 沪ICP备18048269号-1 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营业执照 教育 教育 全国教育网站 全国教育网站 企业信用等级AA级 企业信用等级AA级 合作/版权/投诉

本页信息由注册用户(机构和个人)自行发布或提供,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任何关于对该用户的推荐都不能替代您的考察核实,本站不承担该用户发布/提供信息的行为或内容所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