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深圳精茵少儿体能学院 已帮助:650人
11月14日周三晚上19:30分,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叶宜霖老师作为我们这一期的演讲嘉宾。
叶老师在这一期给我们带来的话题是《感觉统合与孩子的学习能力》,这里可能有些家长会有疑问,“感觉统合”是什么?又和孩子的学习能力有什么关联?下面就让叶老师为我们揭开:“感觉统合”的神秘面纱。
相信在浏览这篇文章的有美丽知性的妈妈,也有才貌双全的爸爸,叶老师要给有心学习的爸爸妈妈一个大大的赞,因为有学习力的爸爸妈妈,他们的孩子将来也会去努力学习的。这是我们能给到孩子的一个榜样。
什么是感觉统合?
每个孩子从出生到十八岁是一个成长的过程。0-6岁阶段是儿童早期健康发展的过程,到6-12岁就进入小学阶段。本期叶老师所讲的内容是针对已进入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的一些状况。感觉统合到底对孩子学习能力有什么关系?它作用在哪?
感觉统合这个词,其实已不是鲜为人知了。在很多线上课程、音频课程,我们都会听到有专家在讲,为什么感觉统合会在这几年需要去了解这么多呢?
因为我们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和物质水平提高了,我们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又出现了很多小小的问题。
妈妈们需要关注一下
你的孩子是剖腹产吗?孩子是否比较粘人、爱哭呢?有些孩子他喜欢爬得很高,他却不敢走平衡木?有些孩子,他比较容易跌倒、碰撞。
有些孩子容易晕车、晕船?出现肢体不协调、笨手笨脚?不喜欢和别人说话,人际交往比较差。
有些孩子他到了三四岁,还有咬手指的行为或三岁多还无法去戒除奶嘴习惯。
到小学阶段,一些孩子会出现专注力不够,同样是四十分钟坐在教室,他每天接收的东西和其他的孩子又不一样。
上述这些问题,如果你的孩子有过一种行为,我们可能就会提示爸爸妈妈,你的孩子可能是感统失调了。
在我国整体统计中感统失调比例达到80%,其中严重的已达到30%。所以感觉统合学术理论,用于早教,特别是0-6岁阶段,对于孩子整个健康发展都非常重要。
那什么是感觉统合?
简单说下,感觉统合是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埃尔斯在1972年创立了一门关于“脑科学和儿童发展关系”的一个理论学说,这个学说对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也就是说我们研究脑功能和人类行为之间的一个关系学说。通过这个感觉统合学说,了解到感觉的输入是脑活力的一个原动力。
什么是感觉?
我们通过孩子的外在,比如动作、语言、眼神、认知,发现孩子对感觉刺激引发神经作用的结果,从而了解我们人类的学习、情绪、动作和行为的一些基本的能力,这个过程我们先得了解什么是感觉?感觉的类别跟什么有关?他跟感觉统合、跟脑部引发神经统合的这个过程是什么关系。
每个孩子来到世界上,不仅仅是一个身体,他包括我们的身体、感觉、认知。身体是他从一出生就存在,这是我们能看到的一个部分,我们看不到的是什么?
心理,情绪,精神,它只是一种状态,而不是物质。须通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刺激每个阶段的身体、心理和智力的发展,包括我们整体的精神、情绪,感觉的发展,它才能真正达到完整的成长。
我们一般人认为感觉是什么?我们的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这是视觉。我们的舌头所体验到的是味觉。我们原来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中,重要的就是触觉、前庭平衡觉和动觉。在台湾和香港,他们会叫动觉,国内我们叫本体觉。
感觉对于0-6岁的幼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触觉就是我们身体通过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对外接触时感受外界的温度、湿度、压力和物体质感的一个刺激。
前庭平衡觉是耳朵内耳的三个半规管和耳石形成,用于侦测地心引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为了控制头部在空间的方位,以达到抗地心引力保持身体平衡的一个重要感觉。
而动觉是通过肌肉、基建和关节面周围的神经接收器而使整个个体和骨骼肌肉收缩伸张,包括我们的关节弯曲,整个拉面和压缩能让我们感觉到整个肢体的位置,也就是说动觉主导协调性。
各种感官的刺激下,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到传送,包括我们各处传送到的感觉,它会通过我们的脊椎和脑相接触的脑干位置进行适当组织和整合。这个过程就是中枢神经部位的整个动作及个体能顺利跟环境之间的接触感到满足了,才叫做感觉统合。
什么是学习能力
自从有了,我们每天接收到的资讯非常多。那么也增加了我们非常多学习的途径,我们每天都用耳朵在听或者眼睛在看,或者我们会用手去体验学习。
但我们真正掌握知识了吗?大家想一想,比如你今天听完叶老师讲的感觉统合和学习能力的课,你就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了吗,实际上是没有的。
听、看和体验他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一个接收的过程,你只有将学习到的信息经过理解才成为知识。
我们一定要把接收的信息做一些记录,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那个部分,通过体验你得到了感悟,掌握了技能,这个才叫做知识跟技能的掌握。
比如说,将你听到的一些观点记录下来,然后结合自己要面对的一些问题,我们再去找一些解决的方法,转换成你可以应对的一些能力。
所以,老师会对孩子发展的关注点除了身体、心理和智力,还会关注他的能力,我们待会会讲到这个学习能力。
五大感觉系统
现在跟大家讲一讲就是不可不知的五大感觉系统。
视觉
视觉就是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面,他感觉到强光,这个时候他其实会皱眉头,去躲闪。
小新生儿能看到物体的一些轮廓,他会分辨一些红黄蓝绿的色彩,他可以分辨颜色的光谱能力。
到了三个多月,他会注视一个物体的外形轮廓,会注视到一些细节。
到四个月大的时候,他就能分析事物的内涵,五个月大的时候他就能开始建立三维的空间。
孩子在早期的时候,我们会通过他对视觉认知的判断能力去构建外观。
我们会看到孩子的玩具中会有一些走迷宫,拼图,积木的造型构建,这些都是让孩子锻炼视觉的一个很好的玩具。
听觉
听觉是胎儿在妈妈肚子里面三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听到母亲体内的声音了。
五个月大的时候,他的听觉功能已经成熟得跟大人一样了,所以他能听到母亲体外的声音,当我们给宝宝胎教,音乐,孕妈妈跟宝宝说说话,这些都是他对听觉的一个认知。
所以每个宝宝对母亲的声音的辨别决定他的语言规则模式。所以你越早去跟他说话,他的一些发音能力、对声音的敏感分辨度就越早形成。
这几年我们国家自闭症儿童越来越多,很多自闭症的孩子都是到三岁,还没有很好的语言功能发展。后面我们会讲这部分。
触觉
触觉就是包裹在人体表层皮肤下的触觉细胞,包含皮肤。所以当我们胎儿在五周半时,他整个触觉防御机制就已经开始运作了。
在妈妈肚子里四个多月的时候他已经在吸他的拇指来安慰自己了。新生儿会靠他的唇部触觉找到妈妈的奶头,然后获取口部需要的舒适感,也就是口欲期。
婴儿的双手到处摸操作玩具,了解一些物质的温度、湿度、硬度。特别是剖腹产的孩子不喜欢你去碰他,不喜欢你帮他洗脸,明明你拍他一下会觉得你为什么打我,对触碰比较敏感,我们要去帮助他认知这些正常的触觉体验。
所以在触觉方面,我们的爸爸妈妈要多陪伴孩子去进行这种互动体验,DIY、种东西、做蛋糕、做陶瓷,所有能让他接触的东西我们都让他去做。
有这么一个现象,就是现在我们农村的孩子,他是十只手指一起去活动,会编制很多东西。反而我们城市的孩子用的较多的是右手食指,因为我们用它来点手机、点ipad。
在感觉统合的发展当中有一个维度叫做精细动作,这部分在我们0-3岁,特别是3-6岁的孩子已经进入认知学习的一个敏感期,所以孩子要用双手去触摸东西,体验这个世界,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触觉没有得到很好地刺激,这会影响孩子们以后在学习上面的一些接收。
动觉
动觉是非常重要的,动觉也是胎儿在子宫里先发展屈肌,就是肌肉区上肌肉的张力,有时是活动肢体,在肚子里面翻滚。
到了怀孕后期,因为胎儿体型变大他就不容易活动了,等到出生以后有了活动空间得到解放,他又开始发展伸展的张力了,孩子从抬头、翻身、到坐、到爬、到站、到走、到跑,他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爸爸妈妈在调整婴儿爬或者仰的过程当中,给他足够的空间,或是做一些小体操动作,这能让孩子动作更灵敏。灵敏度和速度、柔韧度在儿童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动作能力发展是有一个里程碑的。动觉跟先天学习的敏锐度是非常有关系的。我们学习敏锐度正常值在35%到45%,越往高,肢体动作能力会越协调。我们通过测评了解孩子先天的部分,就知道在后天要加强他哪方面的锻炼。
平衡觉
在胎儿时,孩子经历羊水里晃荡的过程,他得到很多前庭刺激。
所以在持续发展的前庭系统,我们有摇篮这个物品,孩子喜欢被抱着团团转,突然间举高又举低这些动作,都能给宝宝带来身体上的快感和情绪上的亢奋。
假如前庭的平衡觉孩子得到足够刺激,他的姿势就会很挺拔。我们要关注一下,现在3-6岁6-12岁的孩子是否经常是低着头或者含着他的背,这可能是需要通过一些形体的运动体能帮助他改善。
前庭的平衡觉还会影响注意力的专注,如果出现失调,我们会发现孩子学习上的问题,特别到了小学以后,家长要多多关注。
感统与学习能力的关系
感统到底跟学习能力有什么关系呢?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我们一定要去知道怎么判断他是否具备了。
首先爸爸妈妈包括老师要有一个很正确的观念,孩子的学习不是从6岁进入小学才开始的,而是他从一出生他跟环境互动的时候,学习就已经开始在进行了。
细心的父母会观察到孩子在生活中的学习力,是否愿意去模仿,是否比较接受一些课业的学习?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儿教大家先观察一下孩子。
首先就是在他的日常生活当中,孩子是否常常表现出专注的观察力?就是他会愿意安静下来去观察,比如说我们的爸爸妈妈带他到公园,你看到了什么,会引发他慢慢去观察,不要急于说你看到花在哪里,你有没有看到那里有棵树?我们的爸爸妈妈很喜欢去给孩子一些指向,没有让孩子有一个观察的过程。
比如说我们在包饺子的时候,他是否也在旁边表达他很想帮你去做?他在旁边看了才去帮你做,这样的过程叫模仿兴趣。这个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学习能力。
在活动中,我们也会观察到孩子他是否尝试主动从错误中学习,说我做错了,我应该怎么做,我改正过来。他会摸索出不同方法,然后主动寻求你去教他,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学习能力。
还有,我们的爸爸妈妈是用什么方式去跟他说,他做的这个行为或者活动是错误的,如何去纠正他,这是非常关键的,这个我们以后也要讲到的亲子关系的部分。
第三个就是遇到挫折孩子是否不退缩?有一些孩子一旦遇到挫折他就不想玩了。很多小朋友四年级开始学围棋了,跟小伙伴下棋输了就不玩了。
如果他遇到挫折,学习的兴趣不会去减退,他会愿意说我再来一盘。然后经过指导,他还会私底下去反复练习,他就从他的进步中去获得成功的价值。
所以刚才上述三个部分,是爸爸妈妈能陪伴孩子生活、活动、游戏不同层面能了解到的。也就是说专注力不够,观察能力比较迟钝,缺乏模仿的学习动机,不习惯从错误中获得经验,同时挫折忍受能力非常低。
在幼儿园阶段,也就是3-6岁,在他准备要上小学了,就会给家长一些建议,他可能还没达到接受正式教育的程度。因为我们太早让孩子进学校参加集体学习,这样不仅浪费孩子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平常都需要去关注一下。
家长如果很少带着孩子去建立立体空间和方位这些概念,经常只是坐在一个地方玩他的玩具,缺少了整个身体的一些活动。这样也会对孩子的记忆有影响。
首先你在0-3岁整个身体四肢的钻爬部分给他充分运动的机会,孩子们三岁开始喜欢涂鸦,用笔,看图画书,这时候就开始开发他们的右脑。
教孩子养成将玩具排序和收拾好的习惯,这种习惯也是一种记忆法。你什么东西放在哪个地方,帮东西归位,这些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或者是我们出门购物前,在家里面就先跟孩子说,我们准备今天买什么,然后到现场让他去寻找,外出的时候引导他去认识人和事物的特征,包括认路。这些都是锻炼孩子记忆力非常好的方法。
还有,鼓励孩子用绘画的方式画出快乐的体验。因为孩子很小,他能用画画来表达他自己的情绪。家长也不要太着急让孩子精通文字和忽略了孩子对图像的一些直觉感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