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沪上国际教育A-level课程“三大金刚”之一的上实剑桥,多年来一直以较高的G5(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经)录取率,为众多学生、家长所关注。今天通过解析该校陈欣然同学的剑桥大学之路,探究上实剑桥的“金刚”成色。
b
陈欣然:上实剑桥2020应届毕业生,目前已收到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杜伦大学、香港大学的offer,其中帝国理工还是双录取。
陈欣然同学去年二月份才进入上实剑桥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在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协力指导下,陈欣然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开始了剑桥大学的冲刺之旅。
学习习惯
【碎片化复习】
在新课阶段,每上完一节课,她都会把当堂课上出现的生词(学术型词汇)和物理化学中常考的定义用专门的笔记本整理下来。在下午跑步的半小时内,会带着自己的笔记本,反复默念、背诵新增词汇和知识点。
每天睡前会抽出五分钟的时间,不看笔记地去尽量回想今日所学。从一个整体框架出发,尽量去回忆每一个科目每一个细碎的知识点。第二天再翻开笔记,那些或陌生或熟悉的概念、方法等等都会给她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二次满分”法】
一开始刷题的时候,面对陌生的题型,速度和准确率可能都达不到理想的情况,但是“量变产生质变”,大量刷题是致胜的法宝。陈欣然会把错题分以下几个步骤去处理:红笔做订正,蓝笔写思路,荧光笔圈题号。
这样在考试前复习的时候会更有针对性,方法一目了然。错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所以她对自己的要求是订正完毕后,抛开mark scheme和老师的讲解,再独立做一遍错题,检验是否第二次能够“满分”。把那些第二次做仍旧有问题的题目用标签贴出来,以便考试前重点翻阅。
【勤提问】
在刷题的过程中,在所难免地会遇到一些看了mark scheme,但仍旧无法理解的题;或是在当堂课上,老师讲的某个点让她心存疑惑。这时候,就离不开老师细致的讲解。在这里,陈欣然特别感谢她的学科老师——周萍姐姐、大师Tony、熊校长、王校长,王广顺老师、Lisa老师以及其他各位上实剑桥热心的老师,在她每次求助的时候,都能提供及时、细致的讲解。永远不要把问题留到第二天,否则问题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申请历程
申请大学的过程就是一场马拉松,从赛前准备,到比赛中的坚持,再到最后的冲刺,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竞赛与夏校】
竞赛与夏校经历既是锻炼又是文书素材。作为一个从体制内转到国际学校不到一年的学生,陈欣然缺乏很多竞赛和夏校经历。好在去年三月和四月左右,她抓住机会报名了欧几里得数学竞赛以及滑铁卢化学竞赛,并分别获得了全球前25%和10%的成绩,以及数学竞赛school champion的奖牌。
去年暑假参加了香港大学“Mathematical laboratory and modelling”的夏校,并修满6个学分。在备战竞赛和参加夏校的过程里,她真真实实地学到了不少知识,同时,这些经历也成为了陈欣然后期写PS时候的个性化素材。
【标化成绩是王道】
经历了上述的“疯狂刷题”和复习,在CIE考试中,陈欣然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数学考试满分,获得A*,物理和化学获得了两个a。在后期的申请中,她认为标化成绩才是硬道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能为申请增色不少,让你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充实的暑期与PS准备】
A1升A2的暑假是她过得最忙碌又充实的暑假。从港大夏校回来后,陈欣然直接参加了在上实剑桥浦西校区的“工程组”夏令营。在夏令营期间她完成了她的PS初稿和轮修改,并且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小伙伴和老师。除了每天安排的课程之外,夏令营还安排了模拟面试和PS辅导,陈欣然非常感谢当时尽心尽力帮助她的老师们,为她开拓了思路,也让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但是PS的准备并没有随着暑假的结束而告一段落,在此陈欣然想特别感谢升学指导江茹老师和胥晗老师,“晗辛茹苦”组合在她选专业找不着方向、修改PS“几近崩溃”的时候给了她太多的帮助和意见,申请季的一路上有她们的陪伴与助力就觉得无比安心。
备战面试
【等待offer & 备战面试】
尽管牛剑面试被很多学长学姐笑称为“玄学”,它没有固定的备考范围,也几乎没有标化成绩作为备战进度的参考,在准备的过程中甚至会越来越孤独与不安,但陈欣然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不曾放弃。等待offer和面邀都是一个兴奋又焦心的过程,每天早晨醒来的件事就是打开邮箱,然而大多数时候的邮箱是毫无动静的。但是在短暂的泄气与难过后,她又会告诫自己,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面邀来之前,陈欣然几乎刷完了”iwanttostudyengineering”这个网站上的所有题目。学校也安排了多轮的模拟面试,让她熟悉和适应面试的流程和氛围。欣然特别感谢Dragan、熊校长、苏航老师以及其他抽空为她做模拟面试并且提出宝贵意见的老师们,让她在最后的“真枪实弹”的面试中能够从容应对。
【好心态之“静待花开”】
欣然认为,面试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态。她曾胡思乱想过面试时候的种种紧张与突发状况,但在那一天那一场面试真正来临的时候,她实际上是处在一个兴奋地跃跃欲试的状态,她想去放手一搏,去享受面试的过程。这也许和欣然从小喜欢演讲,不怯场有关吧,当真正需要展示自己的时候,她绝不会因为紧张而掉链子,相反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战。较为顺利的面试并没有给她增加太重的精神负担,而是为她的剑桥申请之旅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实剑桥的“双王”战略
陈欣然圆梦剑桥大学,只是上实剑桥多年来众多成功案例之一。从成立之初作为市直属重点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国际高中部,到走上体制改革独立发展不断成长,上实剑桥创办之初即自带名校基因。十二年来,上实剑桥的名校成长史,处处彰显着对“课程为王”、“管理为王”这两大核心理念的探究与坚守。
课程为王
上实剑桥是沪上首家拥有双A(A-Level、AP)课程的国际高中。A-Level课程被国际教育界誉为“金牌”教育课程和全球大学入学的“金牌标准”。迄今为止,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所大学将A-Level成绩作为入学标准。A-Level课程有几十门课可供学生选择,一般学生选择3至4门来学。而作为美国大学先修的AP课程,分22个门类37个学科,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近3600多所大学承认AP学分为其入学参考标准,并可以折抵大学学分。但各所大学、各个专业对学生学过哪几门课程以及成绩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如何选课即成为学生和家长普遍关注的重点及难点,而这正是上实剑桥突出优势之一!
上实剑桥有一个理念卓越、经验丰富的课程设置指导团队,能充分考虑到学生自己的优势科目和将来的发展方向,即想选择哪所大学、什么专业,根据他们的要求有的放矢地选课。这貌似简单的课程设置,其实正是凸显国际教育特质,以及区分各国际高中优劣高下的核心竞争点之一。
上实剑桥秉持“帮助学生完成个人发展”为工作核心。学生进校的课就是对自我的认知。这其实是哲学最原初的一个命题,就好比古希腊神庙上写的那句话“认识你自己”。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和潜能,了解自己的弱点与优势,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选课进行指引,以保证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与人生规划。在这样一个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特质、激发学生个体潜能的整体氛围下,学生学习力与教师教育力都得到了最富激情的爆发。
管理为王
一个有思想的学校,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十二年来,上实剑桥遵循“思想治校”,在管理实践中逐渐打磨出极具“上实特色”的四大管理思维。
一、学生、老师第二、领导第三的服务思维
用服务的态度办教育,提倡“学生、老师第二、领导第三”。把学生的发展与利益永远放在位,学生反馈是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清晨,校长在教学楼主大门迎接、问候每一位上早读课的学生已成为上实剑桥恒定的风景线。
二、学术靠前、行政退后的专业思维
上实剑桥提倡学术治校,要求各学科教师钻研学术,在其学科领域努力争得发言权。许多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通常都很有个性,但学校唯才是举、容贤纳士,让这些优秀教师能专注工作。
三、重反思、重口碑的种子思维
上实剑桥十分重视家长的意见,每一次家长的批评与建议,都会进行反思,将其视为持续改进工作的动力。上实剑桥这些年的发展也正是由于一贯重视口碑,曾经的学生及其家庭都成了上实剑桥的“种子用户”与“超级粉丝”,哥哥、姐姐带动弟弟、妹妹前来就读,家长发动朋友的小孩报考上实剑桥,“口碑”已成为上实剑桥的核心宣传力。
四、学生、教师、家长三方共同成长的平台思维
上实剑桥用心打造三维教育生态,即学校不仅仅是学生的学校,也是教师的学校和家长的学校。学校是一种平台,是学生、教师和家长三方共同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共同构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教育生态。
在“双王理念”指引下,上实剑桥自2008年成立以来,共向中国的清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经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美国的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全球近百所著名大学输送了逾千名毕业生,成功践行了“培育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理念。
在“2017胡润中国国际学校百强排行榜”上,上实剑桥与苏州中学国际部、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并列全国第40位,位列上海A-level课程国际教育位。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