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在职研究生欢迎您!
优课堂 |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四川大学在职研究生

7x24小时咨询热线

四川大学在职研究生新闻详情

共建世界大学:成都市鼎力相助 百廿川大如虎添翼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在职研究生 已帮助:971人

四川大学120周年校庆正式启动实施全国首个“省市校共建世界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开了全国“省市校共建世界大学”先河,这不仅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对川大120周年华诞的一份厚礼,更作为一个必将载入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史册的重要时刻,宣告着120岁的四川大学全面开启了向世界大学迈进的新征程。

“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我们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一定要有‘三个’,就是要有世界的大学、世界的科研机构和世界的创新企业,这些都离不开川大的有力支撑。”在9月29日举行的成都市高新区与四川大学全面创新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暨四川川大校友同创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上,中共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就成都市支持四川大学建设世界大学发表了精彩演说,从“城市与大学的关系”、“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与建设世界大学的关系”、“创新创业与大学的关系”这三大关系入手,深入阐述了成都市与四川大学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密切。

而这,其实并非唐良智书记与四川大学的“次亲密接触”。早在2015年2月,刚刚履新成都市委副书记、成都市市长的唐良智就来到四川大学调研,围绕如何推进四川大学与成都市校地协同创新工作这一主题进行座谈;同年10月,唐良智再次莅临川大调研,围绕深化四川大学与成都市校地合作,助推成都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配合打造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等事宜进行交流。2016年4月15日,四川大学与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框架协议,就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世界大学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时隔不到半年,在9月29日四川大学建校120周年华诞之际,随着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共建世界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及正式启动,百廿川大全面开启了向世界大学迈进的新征程。

从结成共建世界大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到校地决定共同打造直指“世界级”的生物医学材料中心,再到四支基金驱动的创新创业基金成立……作为共筑创新型城市“三个”,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绝好样本,成都与四川大学如此“深水区”推进校地协同创新,力促西部科技中心建设,这无疑成为成都建强、激活内生创新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毫不动摇地谋创新、抓创新、促创新的生动解读。

回顾成都市与四川大学市校合作的持续升温,不得不令人感慨:四川大学,这座地处四川、坐落蓉城的百廿名校,何以会得到成都市如此的青睐和倚重?

“川大建设世界大学和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二者不可分割。”唐良智书记这一掷地有声的论断,便是的回答。唐良智反复强调,大学是思想的发源地,是改造大自然、解决人类发展难题的创新基地。

“我历来都主张,有什么层次的大学,就有什么品位的城市。一所大学的品质高低,就直接决定了一座城市有没有品位、有没有实力、有没有竞争力、有没有凝聚力。因此,成都的城市品位有多高、国际影响力有多大,都直接与四川大学的层次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密切相关。事实上,只有大学发展到一定高度,才能树立起一座城市的高度。一座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如果没有知名的大学,这个城市的书记、市长讲起话来都难免会底气不足。只有有了知名的大学,才能显示一座城市的竞争力。”

唐良智书记在9月29日的川大演说中指出,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确立了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和五大重要任务,即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实际上,这五大支撑任务都离不开川大的有力支持!”

唐良智书记结合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个发展目标及其“五大支撑任务”,简明扼要地阐释了四川大学对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作用:一是四川大学面向全球发布的由校友出资设立的20亿元“双创”基金,就是推动成都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的重要力量之一;二是要依托四川大学优势学科,围绕精准医学、先进功能材料,生物医药,绿色能源与低碳技术,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建,将四川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将科技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推动成都市建设西部科技中心;三是四川大学作为成都市文化创意最活跃的场所之一,有能力、也有责任肩负起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建设西部文创中心的重任;四是要充分发挥四川大学高端国际合作资源优势,助推成都市进一步加强人才的交往、思想的交往、技术的交往,从而更好地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五是要把整治、发展好四川大学周边交通作为首要任务,更好地实现成都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

20分钟讲话,13次热烈掌声

为成都市助推四川大学建设世界大学的信心和决心喝彩

在成都市高新区与四川大学全面创新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暨四川川大校友同创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上,唐良智书记不到20分钟的讲话,足足博得了现场13次热烈掌声。

四川大学建校120周年华诞已过去些许日子,120岁的四川大学已踏上百廿新征程的大道上,今天我们再次回味唐良智书记的讲话,感受到处处都彰显着成都市委市政府对四川大学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支持,处处都体现着成都市委市政府以支持高校发展推进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

“只要是川大希望成都市委、市政府为大家服务的事情,我们一定做好、做到位;只要是川大不希望我们做的事情,我们一定不去做。”

“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我们为大学做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所以,我们把地铁站设在川大周边是应该的;帮助川大修建地下停车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是应该的;支持川大建设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让学校的科研团队能够更高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来服务社会、服务人类更是应该的。”

“我们支持建设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支持高新区和川大开展全面创新战略合作,就是要鼓励和支持我们川大的教授和学生一起来创新创业,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从而助推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我自己虽然不是毕业于川大,来成都工作的时间也不长,但每次走进川大的校园,我都有一种不同的感觉,都能深切感受到大学文化的熏陶,都有一种不同的收获。”

……

川大因成都而卓越,成都因川大而骄傲;成都给了川大一个舞台,川大必将给成都一个精彩,全球川大人为成都鼎力相助的这10余次喝彩必将变成全力打造世界大学、给力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一个个奇迹。

在百廿华诞之际,由四川大学全球校友捐款及出资设立的20亿元“双创基金”、美国乐土捐资1亿元建设的川大前沿医学大楼、成都高新区出资“10+1”亿元支持川大设立的“双创”专项资金及“协同创新孵化基金”和“创新创业投资基金”、蓝光集团出资20亿元设立的“川大—蓝光双创基金”、北京东土科技公司捐资1亿元建立的川大东土教育基金、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提供120亿元设立的川大双创信贷融资……纷纷在蓉城落地开花。鼓励和支持川大学子、全球优秀青年到四川、到成都来创新创业,支持川大与省市开展产学研合作,让川大精神与世界大学建设同行,打造独一无二、世界的四川大学,这一切都将为支撑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8大合作领域、10个共同打造

校地协同“满园春色”次第绽放

共建世界大学,要有战略目标,更要有扎实举措和实际行动。2016年4月15日,四川大学与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世界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世界大学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正式宣告了四川大学与成都市政府从科研立项开始,对接科技研发和区域需求;从校地合作开始,对接高校科研和经济发展。

根据《协议》,四川大学与成都市将在“开展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实践”、“协同引进海内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共建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成都喜马拉雅国际研究院”、“共建成都数学中心”、“共建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支持川大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推动建设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区”等8个方面深度合作,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校地协同创新。

其中,双方将重点围绕“10个共同打造”全面开展战略合作。一是共同打造10—15个国际领先的学科领域;二是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未来全球优秀留学生的留学首选地和汇聚地;三是共同打造一批支撑和引领成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国际研发基地;四是共同打造“3+3”国际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研究院),即联合牛津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四川大学等“3校”在英国、美国匹兹堡、及成都等“3地”共建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打造全球创新地标;五是共同打造环川大周边集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成果交易、成果产业化“一体化”的示范区;六是共同打造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七是共同打造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互联网+、大数据等一批高新技术探索研究院;八是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战略共同体;九是共同打造实施南亚及环喜马拉雅经济、文化发展引领工程;十是共同打造研发和需求无缝对接的市校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双方还将以“三权”改革为核心,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为载体,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破除制约校地协同创新桎梏,到2018年,双方共同推动全面创新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为全市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校地协同创新机制提供示范和基础,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创新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到2025年,共同将四川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的创新创业大学,为成都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提供支撑。

随后,2016年9月7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与四川大学签署共建“成都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示范园”框架合作协议;2016年9月27日,蓝光集团投入20亿与四川大学共同设立“川大•蓝光”创新创业基金。在成都高新区和蓝光、纳通等企业的合作下,各方将加快推动生物医学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尽快在成都落地,帮助成都高新区尽快打造国际的生物医学材料产业。

与此同时,成都市支持川大建设发展、为川大120周年华诞献礼的市政府“交钥匙工程”——川大地下停车场建设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百廿川大的“世界大学梦”并非突发奇想、空中楼阁。早在2005年,四川大学就确立了建设世界大学的奋斗目标及“三步走”发展战略,立志到本世纪中叶,学校跻身世界大学行列。不是每所大学都有如此气魄和实力,敢于宣告建设世界大学的宏愿。建设世界大学是一项高尚却艰巨的事业,绝无可能一蹴而就。但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强力支持下,百廿川大可以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时间缩短,再缩短。

成都与四川大学,一座城市与一所大学,百廿年来相守相助。当“川大广度”与“成都力度”相碰撞,当“川大优势”与“成都特色”相结合,当“川大宏愿”与“成都梦想”相交织,成都这座古老城市、四川大学这所百廿名校,注定将迈向更远的征程、登上更新的高度,注定将在国际舞台上灿然一新、大放异彩!


学校首页| 学校简介| 课程列表| 学校新闻| 学校相册| 教师团队| 联系我们

四川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请咨询:

沪ICP备18048269号-1 沪ICP备18048269号-1 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营业执照 教育 教育 全国教育网站 全国教育网站 企业信用等级AA级 企业信用等级AA级 合作/版权/投诉

本页信息由注册用户(机构和个人)自行发布或提供,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任何关于对该用户的推荐都不能替代您的考察核实,本站不承担该用户发布/提供信息的行为或内容所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