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对象:项目简介 受中日韩贸易大发展,以及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影响,北京大学韩国留学班早在2006年就已成立。截止韩国留学秋季班开学后,韩国留学班已经成功办学14年,我院国际留学项目学生累积毕业近4000人。北京大学韩国留学班与韩国前20所院校合作,为不同学历层次的学员提供留学通道。 学员结业时由外事专家亲自负责签证事宜,往届学生100%获得签证,全部成功入读韩国大学。进入本班的学员将由北京大学统一排课,上课、吃住学及其他课外活动均在北京大学,在接受北京大学师资教学指导之际,真实感受北京大学良好的学习氛围。本班坚持北京大学的高品质教学与留学之内涵,是众多怀有留学梦想学子的选择!
招生对象:学校简介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因此就其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历史而言,迄今已经拥有长达156年的历史,在国内高校中最为悠久。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也得到社会各界和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拥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阿拉伯语、蒙古语、朝鲜语、越南语、泰国语、缅甸语、印尼语、菲律宾语、印地语、梵巴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等20个本科语种专业。除招生语种外,还拥有近40种外语(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及跨境语言资源可用于教学和科研,如马来语、孟加拉语、土耳其语、豪萨语、斯瓦西里语、伊博语、阿姆哈拉语、乌克兰语、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等现代语言。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全院共有211名教师,其中教授60名,副教授89名,讲师45名,助理教授17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3人,占教师总数的77%。行政工作人员共21人。北京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得到社会各界和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在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北京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取得了整体水平、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声誉5个单项100分,居全国同行之首。在2008年和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蝉联总分。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被评为“A+”,显示出了强大而稳定的学科实力。项目简介为适应中日经贸的快速发展,培养服务于中日交流的中高级专业人才,经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年秋季继续举办一年制日语课程(审批编号:北继培字[2018]0467号)。招收希望学习日语,或拟赴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北京大学进行为期一学年的日本语学习,旨在整合北京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帮助学生达到国外大学对于日语语言能力的要求,熟悉国外大学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为将来在国内就业或赴国外大学学习奠定日语语言基础。北京大学日语培训班至今已培训6期学员,学员结业后绝大多数都成功留学日本。进入北京大学日语培训班的学员将在北京大学校园学习,聆听中日教师优质课程,享受北大的学术环境与学习氛围。教学优势1、教材优势日本经典原版教材+北京大学内部自编教材,针对性强,系统科学,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2、教学方法优势北京大学日语语言培训班采用艾滨豪斯记忆法、语言学习五步法和多种形式实战法。艾滨豪斯记忆法针对入门阶段的平假名、片假名和单词,使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很快牢记80℅-90℅的内容。语言学习五步法对句子和语法,采用语言学家公认的“学习五步骤”,在导入、模仿、反复、变换和练习五个步骤上进行条件反射大练兵,真正做到浸泡式学习。多种形式实战法皆为提升学生阅读、听力和造句能力,着眼于实战,结合日语等级考试最新动向和历年真题,使得学生能轻松应对日语能力测试的各种出题形式。3、课程设置优势课程授课内容优势日语语言培训课程日语精读会话课程针对中国人的特点系统性学习语法,并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发展。日语听力课程强化听力,帮助学生适应国外留学生活。日语能力考试练习通过真题和模拟题的系统性解析,掌握应试方法,提高应试技巧,以顺利通过日本语能力考试。日本民俗文化讲座了解日本民俗文化、分析时事热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留学国家情况,为长期的留学生活做好铺垫。 招生细则招生要求:招生对象:应届、往届高中毕业生,专科、本科学生以及同等学力的社会人员,不接收公职人员报名或旁听。招生条件:身体健康(无精神疾病),品行端正,高考分数为本省三本线以上或有特长的学生,经本班测试合格者。培训学费:培训学费标准:27000元/学年(除培训学费外北大外院不收取任何其他费用)入学须知:开学时间:8月5日、8月27日报到地点:北京大学外文楼103室上课地点:北京大学校内入学资料:1、入学通知书2、高中毕业证及复印件(高中或大学在读学生须提交在读证明)3、高考成绩单4、本人身份证原件,全家人身份证复印件及全家户口本复印件2份5、小2寸白底照片8张
招生对象:学校简介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因此就其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历史而言,迄今已经拥有长达156年的历史,在国内高校中最为悠久。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也得到社会各界和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拥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阿拉伯语、蒙古语、朝鲜语、越南语、泰国语、缅甸语、印尼语、菲律宾语、印地语、梵巴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等20个本科语种专业。除招生语种外,还拥有近40种外语(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及跨境语言资源可用于教学和科研,如马来语、孟加拉语、土耳其语、豪萨语、斯瓦西里语、伊博语、阿姆哈拉语、乌克兰语、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等现代语言。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全院共有211名教师,其中教授60名,副教授89名,讲师45名,助理教授17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3人,占教师总数的77%。行政工作人员共21人.北京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得到社会各界和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在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北京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取得了整体水平、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声誉5个单项100分,居全国同行之首。在2008年和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蝉联总分。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被评为“A+”,显示出了强大而稳定的学科实力。项目简介德国教育素以历史悠久,标准严格,质量高而闻名于世,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工程、产品设计、汽车工程、经济、艺术等专业处于世界水平;德语被评为“最具实用价值”的语言,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学术书籍都是用德语撰写;北京大学德语培训班(审批编号:北继培字[2018]0464号)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根据社会需求,整合北京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专为希望学习德语,或拟赴德国等以德语为母语的国家学习的中国学生开设的强化培训德语课程,帮助学生达到国外大学对于德语语言能力的要求,熟悉国外大学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为将来在国内、国外就业或赴国外大学学习奠定德语语言等方面的基础。课程设置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德语,通过对基础德语、德语听力、德语阅读、德语写作、德语会话、高级德语,以及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相关大学入学要求。课程名称课程目标基础德语营造德语学习氛围,初步掌握德语发音,基础语法德语听力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自然习得德语思维,掌握德语技能德语阅读培养学生德语阅读能力和阅读思维,并且提高阅读速度,扩大学生词汇量德语会话营造全德语环境,在日常对话中练胆识,练口语,迅速提高德语交流能力德语写作掌握写作核心技巧,将语法及词汇融入写作当中高级德语加深德语语法及其他知识点德语影视作品赏析深入了解德国国情,人文历史等招生细则招生要求:1、招生计划:计划招生40人2、招生对象:应届、往届高中毕业生以及同等学历的社会人员,不接收公职人员报名或旁听。3、录取条件:中国境内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含艺术生),高考成绩达到地区二本线上免试入学,二本线下需参加入学考试。培训学费:培训学费标准:49800元(除培训学费外北大外院不收取任何其他费用)入学须知:开学时间:07-29上课地点:北京大学校内入学资料:1、入学通知书2、本人身份证3、最高学历毕业证书4、学位证书(如有)5、最高学历成绩单6、高考成绩证明7、英语能力证书或成绩单(如有)8、一寸白底彩色近照4张、9、中、英文个人简历各一份(本科以上学历者提供)
招生对象:学校简介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因此就其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历史而言,迄今已经拥有长达156年的历史,在国内高校中最为悠久。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也得到社会各界和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拥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阿拉伯语、蒙古语、朝鲜语、越南语、泰国语、缅甸语、印尼语、菲律宾语、印地语、梵巴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等20个本科语种专业。除招生语种外,还拥有近40种外语(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及跨境语言资源可用于教学和科研,如马来语、孟加拉语、土耳其语、豪萨语、斯瓦西里语、伊博语、阿姆哈拉语、乌克兰语、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等现代语言。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全院共有211名教师,其中教授60名,副教授89名,讲师45名,助理教授17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3人,占教师总数的77%。行政工作人员共21人。北京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得到社会各界和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在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北京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取得了整体水平、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声誉5个单项100分,居全国同行之首。在2008年和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蝉联总分。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被评为“A+”,显示出了强大而稳定的学科实力。项目简介为适应中国与欧美国家经贸的快速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经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将于秋季继续举办北京大学英国与澳洲语言培训课程(审批编号:北继培字[2018]0465号)。招收对学习英语有兴趣,或拟赴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英语国家学习的学生,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上述英语国家对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学生将在北京大学进行为期一学年的英语强化学习,熟悉国外大学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了解对象国的国情与文化,为今后学员就业或在国外大学学习奠定英语语言等方面的基础。进入北京大学英国与澳洲语言培训班的学员将在北京大学校园学习,享受北大的学术氛围与学习环境。课程安排课程授课内容及考核标准英语语言培训课程基础英语突出基础词汇,使学生在前期从语音,词汇及语法方面掌握基础知识,为雅思学习做准备。雅思课程教授雅思听、说、读、写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雅思课程,掌握考试题型、应试技巧。通过老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全面深入的了解雅思考试。高级英语又称为实用英语,突出语言的应用,为学生的国外生活做好铺垫。英语思维训练将语言锻炼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以达到用流利纯正的英文表达所思所想为目的,形成本能的、条件反射式的英文思维方式。经济学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如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供给与需求,弹性价格,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等,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培养运用数据和文献分析简单案例的能力;培养英语的书面和口语的表达能力。商业研究学生学习商业研究相关基础知识,如商业的定义和范围,市场,会计与财务,组织和人力,管理等。初步掌握商业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英语书面及口语表达能力。数学和统计学习数学和统计学基本知识,如代数和函数,二次函数,等式和不等式,数列,方差,概率,微积分,统计学等。培养学生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英语学习与技巧从词汇语法到英语的听,说,读,写夯实英语基础,根据国外大学学习特点,掌握基本学习技能,如论文书写,演讲,讨论,辩论等,使学生掌握开启英语学习的钥匙,增加学习兴趣,使学习更加有效。英联邦文化主要学习英联邦国家地理,政治,经济,礼仪,习俗,节日,音乐,影视,娱乐等知识,让学生了解英国,更好的适应当地生活及学习。 招生细则招生要求:1、招生对象:应届、往届高中毕业生,专科、本科学生以及同等学力的社会人员,不接收公职人员报名或旁听。2、招生条件:身体健康(无精神疾病),品行端正,高考分数为本省三本线以上或有特长的学生,经本班测试合格者。培训学费:培训学费标准:48000元/学年(除培训学费外北大外院不收取任何其他费用)入学须知:开学时间:8月5日、8月27日报到地点:北京大学外文楼103室上课地点:北京大学校内入学资料:1、入学通知书2、高中毕业证及复印件(高中或大学在读学生须提交在读证明)3、高考成绩单4、本人身份证原件,全家人身份证复印件及全家户口本复印件2份5、护照首页复印件(旧版护照需要尾页签名页复印件)6、小2寸白底照片8张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 北京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简介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因此就其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历史而言,迄今已经拥有长达156年的历史,在国内高校中最为悠久。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详情]
叶恒强 教师团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恒强,男,生于1940年7月,广东省番禺市人,汉族。1963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1967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曾任金属研究所副所长(1990-1998)、所长(1998-2001);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2000-2004);973计划《材料计算设计与性能预测基础问题》项目(2001-2004)首席科学家。1981、1985年在美国Arizona State University;1982年在比利时Antwerp University;1988年在日本东北大学做访问学者。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1986-)、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2002-)。
杨芙清 教师团队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芙清,女,1932年11月生,汉,中国共产党党员,江苏无锡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研究生)。1957-1959年在前苏联科学院计算中心和莫斯科大学数力系学习,1962-1964年任前苏联杜勃纳联合核子物理所计算中心中国专家。1959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工作。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现任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学部主任、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理事长、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杨芙清主要从事系统软件、软件工程、软件工业化生产技术和系统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研制成功我国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多道运行操作系统和个全部用高级语言书写的操作系统;倡导和推动成立北京大学计算机科技系,1983-1999年担任系主任期间,将该系建成国内和国际知名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在国内率先倡导软件工程研究,创办了国内个软件工程学科;开创了软件技术的基础研究领域;主持了历经四个五年计划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青鸟工程和国家863计划若干重点课题的研究;创建了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提出“人才培养与产业建设互动”的理念,创建了以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示范性软件学院。发表论文150余篇,著作8部,培养了百余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杨芙清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98年、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十七项国家及部委级的奖励。兼职情况: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 IEEE Fellow(2003年),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级顾问,《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电子学报》副主编,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赵柏林 教师团队
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柏林,男,1929年4月出生,汉族,辽宁省辽中县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气象系。其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及地球物理系任助教和讲师。1979年越级晋升为教授。1984年为博士导师。1957-1959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和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所进修。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1994年当选为莫斯科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赵柏林是大气科学及遥感技术专家。他在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大气(光学,微波)遥感,无线电气象,卫星气象及气候变化等领域做出重大贡献。他在苏联进行了人类首次人乘气球入云测量云中电荷的试验。研究雨层云人工增雨和冰雹机制,用于人工影响天气实践。研制多频微波辐射计系列监测天气变化,微波辐射计与雷达联合测雨,提高了精度。建立微波地物实验室遥感水面油污和土壤湿度。研究了微波传播在大气云雨中的衰减和大气波导预报。建立光学遥感大气污染(大气气溶胶和二氧化氮)的新方法,利用卫星遥感东亚尘暴和大气臭氧的分布。建立海洋低空大气遥感系统,并参加中日合作西北太平洋云辐射实验,得到良好的结果。主持世界气候研究计划项目-中日合作全球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的淮河流域试验,取得成功。提高了淮河流域气象水文的预报。著作有大气探测原理(1987)和赵柏林文集(2001)等。赵柏林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项(1987),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项(1986和2006),其他部委二等奖三项(1992和1997)和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4)。被授予“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9),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先进工作者(1990),全国气象科技先进工作者(2006)。社会兼职有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专家。
姜伯驹 教师团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姜伯驹,男,1937年9月生,汉族,祖籍浙江苍南。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留校任教至今。曾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美国伯克利数学科学研究所等处作研究访问,在美国加州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校任客座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5-1998年为北大数学科学学院首任院长,现任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姜伯驹教授长期从事拓扑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在不动点理论中Nielsen数的计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所创的方法在国外称为“姜子群”、“姜空间”。80年代,运用低维拓扑学的理论和方法,证明了曲面自同胚的最少不动点数等于Nielsen数;并以辫群为工具发现了与高维情形相反,曲面自映射的最少不动点数一般不等于Nielsen数,全面解答了已有50年之久的Nielsen不动点猜想。之后又开拓了Nielsen式的周期点理论,并进一步探索其与低维动力系统的联系。2000-2005年曾任科技部973计划《核心数学中的前沿问题》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姜伯驹于1982年和1987年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和二等奖。1988年获陈省身数学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2002年获华罗庚数学奖。2002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获教育部的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姜伯驹是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95-2000年曾任教育部理科数学与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