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对象:一对二培训因为专注所以我们更专业,因为专业所以我们更优秀云韶民乐坊济南人的民乐培训专家一对二特色培训:根据我们师资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12岁之前的孩子在学习传统民乐时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持续性不足,半途而废者甚多,另外在教学课的后半段也很容易出现因疲劳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从而使学习效率大幅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乐坊特推出一对二特色培训,这种特色培训主要目的是让来培训的两个孩子之间能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相互比较,从竞争的角度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比让孩子单独学习时更快的提升速度,同时也让两个孩子在一起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一对二特色培训的设计内容:1、参与培训的两个孩子要在某一民乐器水平方面大体相当,以达到能相互比较的,提高授课过程中学习注意力的目的。2、参与培训的两个孩子在家庭住址方面尽量要近,从而让两个孩子在接受培训以外也能经常,建立友谊,从而使孩子之间建立长期的,以提高孩子学习民乐的持续性(如其中一个孩子知道跟他一起培训的伙伴还在学习的话就会降低他放弃继续学习民乐的概率),同时也可以让这两个孩子的家庭建立起朋友关系,能以单位增加家庭之间的友谊。3、目前我们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相比较我们这一代人,孩子虽然更早熟了,但与人相处的能力确在某种程度上下降了,所以我们乐坊,也是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教学形式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改善这一薄弱环节。4、两个孩子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从而提高学习的速率。5、本民乐坊会不定期的举办或参加一些民乐演出,会选拔学员中的优秀者参加演出,当一个孩子的学习搭档参加演出时,也会激发他的学习动力。
招生对象:古琴培训民乐坊古琴培训1对1、1对2、1-4人小班课介绍济南云韶民乐坊古琴培训上课用琴:上课无需学员自带学制学费:1对1(人) 精品班:共12课时,每课时60分钟1对2(人) 二人班:共12课时,每课时60分钟1对4(人)四人班:共24课时,每课时90分钟初级班(课程24次每期)古琴的基础知识及历史文化;讲解古琴选购和保养常识;学琴要领及心得体会;学习古琴“减字谱”、基本指法。琴曲学习:《秋风词》、《良宵引》、《阳关三叠》《酒狂》,学习目的主要是培养大家的自学能力,通过初级班学习后能具备一定的自己理解和学习琴曲的能力,如需提高或针对指导,可报中级提高班课程。中级课程(每期10次)初级课程结束后,进入中级课程,通过有一定难度的曲目学习,尽而全面掌握古琴指法、琴谱及演奏的连贯性,达到自学能力。教师根据学员情况从以下曲目中适当的琴曲作为教学内容,可以选修新的曲目:《关山月》《韦编三绝》《平沙落雁》《碧涧流泉》等中级琴曲。报名试听:零基础的朋友上课前可以先试听,亲身了解古琴文化,享受琴曲韵味有基础的朋友可根据自己的水平提高学习,水平接近的朋友也可以组成小班一同学习
招生对象: 洞箫培训 洞箫,吹孔气鸣乐器。流行于中国民间的吹管乐器,简称作箫,是较常见的民族乐器,多用九节紫竹制作,亦可用白竹制作。常用与古琴合奏或用于传统丝竹乐队中,也有用来独奏的。把两支箫分别刻上龙凤来配对的称“龙凤箫”。独奏曲目有《鹧鸪飞》、《妆台秋思》、《柳摇金》等,琴箫合奏曲有《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 箫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我国考古发掘较早的乐器是属于新石器时期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骨笛,距今有八千多年的历史。贾湖遗址延续1500年即9000年前到7500年前,发现的骨笛包括5孔,6孔,7孔,8孔,众多实物证明,骨笛在此由5孔发展到8孔的完整历程。历史上亦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原称“洞箫”,现简称“箫”。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箫笛同源,都是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在秦汉至唐,箫是指编管的排箫。 相传此种乐器原出于羌中。清代以前的箫多指排箫,汉代的陶俑和嘉峪关魏晋墓室 碑画上,已可见到吹洞箫的形象。但单管箫当时多称“笛”。 箫在汉代时称为“篴”、“竖篴”或“羌笛”。羌笛原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较初只有4孔(3个音孔加管口1孔),西汉京房(字君明,公元前77~前37年)在后面加了一个较高音孔后,成为5孔箫
招生对象: 阮培训 阮,音为ruǎn,既为姓氏,又是一种乐器名,还可解为闽南话中的"我"。乐器阮有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之分,将其组合起来便有了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中阮、大阮应用广泛,小阮和低音阮几乎不用。阮始于宋代,元代阮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近年来研制的新大阮,增大了共鸣箱和面、背板的拱度,显著增强了表现力,可供独奏使用。 一种古老乐器“阮咸”的简称〖an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古琵琶的一种[1]。四弦有柱,形似月琴。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现也有三弦的阮。[2]如:阮咸。?
招生对象: 柳琴培训 柳琴,弹弦乐器。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原流行于苏、鲁、皖等省。现流行于全国各地。 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琵琶相似。较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土里土气,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 柳琴原是流行于鲁、皖、苏一带的民间乐器,用作柳琴戏、泗州戏等地方戏曲的伴奏及弹奏简单歌曲,发音响亮宏大,音色高亢刚劲,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现已发展为独奏乐器,并常用于民族乐队中的高音乐器。 较早的柳琴,构造较简单,只有两条丝弦,7个用高粱秆做成的品位,音域很窄,仅有一个半八度,还不便转调。当时的琴体较大,演奏时有一竹筒套在食指上,用拇指捏紧,靠手腕甩动而拨弦发音,演奏形式别具一格。后以竹套质脆易裂,使用挖空的牛角圆筒代替。 1958年底,第1代新型柳琴--三弦柳琴诞生了。三弦柳琴由原来的两根弦变成了三根弦,音柱也由7个增加到24个。跟土琵琶相比,新型柳琴扩大了音域,方便了转调,音色也由闷噪变得明亮起来。70年代,出现了第二代新型柳琴--四弦高音柳琴。第二代新型柳琴除了在琴弦和音柱的数量上又有所增加外,较主要的变化是用竹子代替了高粱秆,用钢丝代替了丝弦。这些改革大大改善了柳琴各方面的性能,丰富了表现力。从而使柳琴结束了200余年来仅仅作为伴奏乐器的历史,走上了独奏乐器的发展道路。 如今,柳琴在中国音乐表演的领域里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在民族乐队中 ,柳琴是弹拨类乐器组的高音乐器,有独特的声响效果,常常演奏高音区重要的主旋律。由于它的音色不易被其他乐器所掩盖和融合,有时还担任技巧性很高的华彩段落的演奏。另外,柳琴还具有西洋乐器曼陀林的音响效果,与西洋乐队合作,别有风味。?
招生对象: 埙培训 埙是中国较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 较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较为普遍。 埙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较早的埙只有一个音孔,后来逐渐发展为多孔,一直到公元前三世纪末期才出现六音孔埙,埙在中国的音乐历史上主要用于历代的宫廷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埙分成颂埙和雅埙两种。颂埙形体较小,像个鸡蛋,音响稍高;雅埙形体较大,音响浑厚低沉,常常和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吹管乐器篪配合演奏。在中国较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这样一句话,意思是说兄弟两人,一个吹埙一个吹篪,表达和睦亲善的手足之情。 埙的吹奏技巧可分为气吹和舌吹两类,然后和指法技巧构成了它的演奏技巧等。
招生对象: 南萧培训 南箫,也叫大头箫,吹口多是V型,或者UV吹口。一般要求九节十目。台湾,广州,香港多见,因为粗短,基本上和日本馆藏古尺八形制一样,所以有人把这个叫尺八,其实不对的,日本箫才是尺八,其内径有严格的尺寸,不象一般的箫,内径就是自然的竹子的内径。后来有人把南箫的管内径做的和日本尺八一样,但是做成南箫的8孔,这个箫有个名字叫台湾尺八。南管箫也可以算是南箫的分支,它是专门演奏南管用的,除了律制,和南箫并没什么区别,它定音的时候,7定的偏低四分之一个音,不是按12平均律定音的。
招生对象: 笛子培训 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较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古人谓“荡涤之声”, 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宋笛制多样,有叉手笛、龙颈笛、十一孔的小横吹、九孔的大横笛、七孔玉笛等等。 20世纪六十年代,赵松庭发明排笛,将2至4根不同调的笛子扎在一起,音域可扩大三个八度以上,音乐富于变化,易于演奏。 笛子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在管身上开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音孔。吹孔是笛子的第1个孔,气流由此吹入,使管内空气振动而发音。膜孔是笛子的第二个孔,专用来贴笛膜,笛膜多用芦苇膜或竹膜做成,笛膜经气流振动,便发出清脆而圆润的乐音。 笛子虽然短小简单,但它却有七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时候,笛子由骨制改为竹制。在公元前1世纪末汉武帝时,笛子称为"横吹",它在当时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7世纪开始,笛子又有了改进,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现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吹孔:是笛身左端个孔。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笛膜和竹管内的竹簧产生振动。 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主要用来贴笛膜。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没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种独特的音色。 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按指孔:共有六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海底又称笛头:是由笛塞内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内膛,它阻止气流向上流动,使口风向下流动,集中发音。 扎线:缠于笛身外面,起保护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 镶头:通常在笛身左端(或两端)镶以牛骨、牛角、玉石或象牙,称为镶头。 短笛 又叫学生笛,笛身短小,一般无基音孔。分有膜孔和无膜孔两种,练习或合奏用的。 低音笛 近年来随着乐器的改进,加之音乐多样的发展。笛子种类也就越来越丰富。例如:低音长管、弯管低音笛等等。第三孔的音高低于b1的称为"低音笛",如:大A调、大G调、大F调、大调、大C调等。
济南颐真琴院 颐真琴院简介 颐真琴院作为山东省内传统民族器乐培训学校,拥有较高师资力量,教师均任职于山东大学、省歌舞剧院等高校院团,是一所具有高学历、高水平、高教资的培训学校。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针对每一位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并在教学中对乐器横向与纵向进行教学,即单科乐器学习的同时,结合其他乐器进行重奏,合奏课等一系列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与多乐器的合奏下提升了对节奏与磨合的把握。正因科学化、体系化的教学模式,全校师生曾于全国各大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及优秀指[详情]
|
赵树义 教师团队
唢呐管子老师自幼学习唢呐曾师从于我国著名唢呐演奏家教育家仲和先生后跟随我国著名唢呐演奏家山东歌舞剧院院长党委书记王彬林先生。在校期间成绩优秀,成功举办两场个人独奏音乐会。曾参加山东歌舞剧院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孔子》的演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山东艺术学院大型民族歌剧《檀香刑》中担任唢呐领奏并成功扮演唢呐手的角色;刘锡金作品音乐会;2017年山东民族新年音乐会;2018年山东民族音乐会;山东惠民消费季开幕式演出;烟台市群众艺术馆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华韵民族乐团环渤海四省巡回演出;在多年的学习演奏中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并得到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
张金嘉 教师团队
张金嘉,山东省歌舞剧院中阮独奏员。师从殷增琴教授。艺术实践:2014年山东省民族器乐大赛荣获一等奖;2015年第二届全国阮咸艺术展演中荣获职业重奏组金奖;2016年齐鲁器乐大赛中荣获青年琵琶.阮组一等奖;2017年山东省青少年才艺汇演专项选拔中荣获民乐类青年组金奖。2017年齐鲁器乐大赛中荣获中阮重奏组一等奖 。山东省级比赛中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学生曾在山东齐鲁器乐大赛,山东省青少年才艺汇演专项选拔等省级比赛中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每年所带的艺考均考上985、211等本科提前批学校。
吴昊 教师团队
吴昊。中国竹笛学会会员:山东大学特聘竹笛教师:山东艺术设计学院外聘竹笛教师。艺术实践:个人曾获文化部主办“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演”中,包揽竹笛独奏、竹笛重奏、吹打乐三项最高演奏奖(文华奖);曾获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第五届“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吹管组“银奖”、中国民管主办第三届北京竹笛邀请赛“铜奖”、教育部主办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重奏“二等奖”及齐鲁器乐大赛民族管乐组“一等奖”等11项奖。曾多次获得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考级优秀指导教师奖:齐鲁器乐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第五届山东省青少年才艺展演优秀指导老师一等奖
谭坤明 教师团队
谭坤明 山东大学特聘古琴教师,青岛滨海学院外聘古琴教师,中国琴会会员,中央音乐学院赵家珍教授入室弟子,古琴启蒙于天津音乐学院黄紫薇,后师从于中央音乐学院赵家珍教授。社会实践奖项: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艺术展演大赛中获得优秀教师指导奖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艺术盛典暨2017中泰过节艺术夏令营中获得优秀教师指导奖2018年齐鲁器乐大赛中获得优秀教师指导奖学生刑捷楚同学在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艺术盛典暨2017中泰过节艺术夏令营中中获得古琴组*一名学生宋立在2018年齐鲁器乐大赛中获得古琴组*一名每年所带的艺考均考上985、211等本科提前批学校。
李懿 教师团队
琵琶教师2014年师从杨秀玉教授学习琵琶,泉韵弹拨女子乐团团员。 参加第六界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受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节目组邀请参加录制弹拨乐作品《杨门女将》,并于今年保送至音乐学院2018级研究生。
苏建军 教师团队
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8岁学习竹笛,10岁习筝,至今10余年,期间师从中国人民大学李晗老师,并举办个人专场,大学期间,义务支教蟠龙山小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古筝教学工作,多次带领学生参加考级表演各项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正确指导,学生考级率百分百。常年受聘趵突泉,演奏古筝。
王大乾 教师团队
1985年生于山东聊城,自幼酷爱音乐,展露出了较高的艺术天赋,并接触学习了多种乐器,培养了良好的乐感。1997年起学习竹笛,先后师从郝益军教授、曲广义教授、曲祥先生;并得到了中央音乐学院戴亚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唐俊乔教授、沈阳音乐学院赵越超教授、周波教授及中央民族乐团王次恒先生的悉心指点,学习了大量不同派别与风格的传统曲目及现代曲目。
吴婷 教师团队
五岁起开始二胡学习生涯,师从山东艺术学院教授肖成玉老师。二胡十级,山东省实验中学民乐队二胡首席。参加过省内外多种二胡表演演出活动。毕业后一直从事二胡教育教学工作,曾在多家音乐机构任职,带领学生参加考级,表演,以及各项比赛等,均取得优异成绩,考级通过率百分百。
薛忠乐 教师团队
师从著名二胡表演艺术家赵寒阳,曾随西安音乐学院东方民族交响乐团出访维也纳,毕业后一直从事二胡专业教学,所带学生获香港国际艺术节二胡组一等奖。
杨钟 教师团队
自幼学习笛子、箫、葫芦丝、巴乌、埙等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长笛的演奏,中学期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业余笛子等级的考试。大学期间,加入山东大学学生艺术团,参加过各类大小演出,深受全校师生的欢迎。毕业后一直致力于传统民族乐器的传承发展,所带专业学生在参加过的考级,表演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