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鼎石实验学校欢迎您!
优课堂 |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鼎石实验学校

7x24小时咨询热线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鼎石实验学校教师团队

刘洋
刘洋
教师团队
大管教师 199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1999年考入中国青年交响乐团。200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团期间与多位国际乐坛级的演奏家合作成功演绎了多部中外经典名作。2005年,参加了全国届巴松比赛,获得中国作品演奏奖及大赛优秀奖。
李喆
李喆
教师团队
小提琴教师 李喆,加拿大籍华裔小提琴演奏家,音乐双硕士,外国专家局特聘外籍专家,国务院文化部特聘外国专家 。现任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中国音协室内乐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曾任世界著名的“蒙特利尔音乐家室内乐团”( I MUSICI DE MONTREAL CHAMBER ORCHESTRA)副首席及代理首席,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首席,李喆于2012年加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李喆生于1978年 11月。五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从1988年至 2001年,先后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大学本科。师从孙德进、赵惟俭教授以及已故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并于2001年获得音乐学士学位。在校期间曾担任中国儿童交响乐团、中国少年交响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 从2001年至 2003年,就读于英国伦敦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GuildhallSchool of Music and Drama)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先后师从已故国际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尼曼教授(Yfrah Neaman)与小提琴演奏家尼古里奇(Gordan Nikolitch,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伦敦交响乐团首席),专攻乐队演奏学。于2003年获得音乐硕士学位,获得杰出演奏奖(Performance withDistinction)。曾担任英国市政厅交响乐团(Guildhall Symphony Orchestra )以及英国音乐家管弦乐团(English National Musician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小提琴。从2002年至 2003年,作为伦敦 20名从事不同乐器的最的青年演奏家之一,被邀请加盟世界著名的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参与其著名的“音乐人才计划”。 2003年至2005年,就读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de de Montreal), 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师从俄裔著名小提琴教育家Eleonora Turovsky(I MUSICI DE MONTREAL首席小提琴)及Richard Roberts (蒙特利尔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 专攻独奏与乐队演奏,获得了该大学小提琴演奏硕士学位。2002年,在蒙特利尔Claude Champagne音乐厅与其他4位杰出演奏家共同举办了帕格尼尼 24首随想曲独奏音乐会,李喆的演奏得到了加拿大法语媒体的高度赞赏。2005年5月,他以华裔小提琴家的身份通过与50多位演奏家的激烈竞争,最终被世界著名的蒙特利尔音乐家室内乐团(I Musici de Montreal Chamber Orchestra)录取。作为优秀华裔音乐家代表,他多次接受Montreal CJNT 电视台的采访,并作专题报道,应邀担任“加拿大蒙特利尔中国文化节”董事以及“加拿大魁北克华裔音乐家协会”秘书长,并获邀出任魁北克青年音乐家比赛(Quebec youth musician competition) 小提琴比赛评委。 李喆组织成立了"国家大剧院四重奏",于2013月六月代表国家大剧院访问俄罗斯,在莫斯科丹钦科模范剧院举办演奏会,取得热烈反响。同年,与著名演奏家朱亦兵、苏贞联合组织成立“北京弦乐三重奏”在北京和意大利的寻回演出中获得巨大成功。 于2014年,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成功举办维瓦尔弟《四季》独奏音乐会。2015年,率队参加在英国威尔士举办的“Glamorgan现代音乐节”,大获成功。对于李喆的采访及专题报道在央视以及各大媒体刊登、播出。
邓甍
邓甍
教师团队
长笛教师 2007年获得德国法兰克福音乐学院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德国曼海姆国立音乐学院博士学位。同年10月应曼海姆国立音乐学院邀请,成为学校最年轻的亚裔教师。2010年初获邀作为威斯巴登歌剧院客席长笛,定期参加剧院演出。2012年9月正式任职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长笛专业副教授。
金平
金平
教师团队
学术委员会委员 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作曲博士,现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电子音u3000乐中心主任,2008年之前,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曾获中国首次举办的艺术歌曲比赛一等奖,金钟奖民乐作品创作奖,六重奏获纽约州艺术委员(NYSCA)颁发的个人项目最高奖。曾任美国新音乐协会(Society for New Music)主席,美国Davenport管弦乐作品比赛评委主席。现为维也纳勋伯格中心顾问、美国作曲家、作家和出版家协会(ASCAP)会员、美国作曲家协会会员,美国高等音乐院校协会会员。
范焘
范焘
教师团队
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一级指挥,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常任指挥。范焘指挥技术娴熟,充满激情富有张力,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指挥家。2000年,他在芬兰荣获了西贝柳斯国际指挥大赛评委会特别奖,并授予西贝柳斯家族基金,随后师从指挥大师萨洛宁先生。2001年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深造,师从著名指挥家,教育家菲利普.斯博先生。 范焘先生同众多著名的交响乐团都有愉快的合作,足迹遍布亚洲,美洲和欧洲及大洋洲,活跃在世界的指挥舞台上。他出色的指挥过芬兰国家广播乐团,赫尔辛基爱乐乐团,德国法兰克福国立交响乐团,布宜诺斯艾利斯爱乐乐团,哥伦比亚国家爱乐乐团,土耳其安塔里亚交响乐团,捷克雅纳切克爱乐乐团,塔比利斯交响乐团,美国奥柏林交响乐团,南亚利桑那交响乐团,约翰.霍普金斯交响乐团,澳大利亚威勒碧交响乐团,巴西音乐节管弦乐团等众多乐团。范焘还录制了大量的CD唱片,包括与中国爱乐乐团录制的《音乐之门》,中国广播民乐团录制的《四大名著》、《黄河》、《梁祝》。2007年获得亚洲十大发烧唱片榜年度唱片和指挥奖,2008年获得了亚洲十大发烧唱片策划奖的殊荣。 曾受邀担任美国第十三届奥柏林国际钢琴比赛决赛及克里夫兰库博国际小提琴比赛决赛评委。
柴亮
柴亮
教师团队
学术决策委员会委员 柴亮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小提琴教研室主任。他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合作演出国的交响乐团包括美国圣地亚哥交响乐团、巴尔的摩交响乐团、伦敦皇家爱乐乐团、瑞典国家交响乐团、悉尼爱乐乐团、日本东京都交响乐团、新加坡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等。 柴亮毕业于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和美国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和世界小提琴教育权威迪蕾教授。于1998年执棒美国纽约市雀尔喜交响乐团(Chelsea Orchestra)在美国举行首演。2012年起担任北京Accent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带领该乐团从零起点一跃成为北京拥有最成功商业模式的交响乐团之一。 柴亮2014-2015乐季的演出包括:与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合作,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受邀执棒中国电影乐团在民族宫的演出;率领中音鼎石CCPS室内乐团在美国进行巡演,其中在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的演出同步在线全球直播。此外,他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深圳音乐厅以及北京音乐厅等多地的演出都以新颖的节目创意、演出形式获得好评。
戴中晖
戴中晖
教师团队
学术决策委员会主任 著名小号演奏家,指挥家,国际比赛评委。现任中国音协管乐协会副主席,国际小号协会理事,中国小号联合会会长,美国费城铜管乐团专家班教授,美国密执根州GVSU专家班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90年代以来活跃在国内外的音乐舞台上并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世界知名的管乐杂志PIPERS等刊物曾进行过多次采访与报道。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音乐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有建树的学术论文,其中包括世界最著名的“BRASS BULLETIN”杂志。并录制了多张个人专辑。 2005年至2008年担任国际小号协会独奏比赛评委,2007年、2012年应邀赴泰国担任管乐团比赛评委,2008年赴韩国济州担任国际小号比赛评委,2009年应邀担任匈牙利第27届国际小号比赛评委,2009年担任全国“金钟奖”评委,2010年8月担任日本东京国际小号比赛评委。2011年3月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音乐与技巧”和“节奏与旋律”独奏唱片,及小号教学录像专辑,2012年至2015年担任全国“小金钟奖”评委。2012年本科学生柴琳获得国际小号协会独奏比赛名,也是我们国家的小号次。2013年中央院附中陈嘉伟获得国际小号独奏比赛(14岁以下)名。
David Ehrlich
David Ehrlich
教师团队
客座教授 享誉世界的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室内乐大师。David Ehrlich(大卫·埃尔利希)先后与特拉维夫室内管弦乐团,以色列室内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印第安纳波利斯交响乐团等国际演出团体合作进行巡回演出,并担任首席、副首席、客座和独奏家等职务,演出足迹遍布众多国际著名音乐殿堂。 David Ehrlich(大卫·埃尔利希)先后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南加州大学、奥柏林学院、克利夫兰音乐学院、特拉维夫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举办过室内乐大师讲座,在爱尔兰、委内瑞拉、捷克共和国等国家开展过室内乐主题演讲。在RCA、泰拉客和半人马等著名音乐公司录制过室内乐唱片。David Ehrlich(大卫·埃尔利希)现使用一把1735年由国际著名制琴大师卡洛·贝尔贡齐制作的古董小提琴进行演奏。 大卫·埃尔利希始终致力于推动弗吉尼亚南部和西南部地区音乐项目的发展,他和他的妻子特瑞莎·埃尔利希携手创建了“文艺复兴”音乐学院。他同时也是“非凡音乐”室内乐系列活动的艺术总监。
陈冰
陈冰
教师团队
声乐艺术指导教师 陈冰声乐艺术指导教师 青年指挥家,歌剧艺术指导。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硕士)与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歌剧系(歌剧艺术指导艺术家文凭)。 陈冰三岁开始跟随父亲学音乐,五岁起先后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曹克恩、著名钢琴演奏家尹鹰、著名钢琴教育家凌远学习钢琴,并多次受到石叔诚、赵晓生等钢琴大师的指教。少年时代曾多次获得省级、市级钢琴比赛名。17岁开始学习指挥,师从已故著名指挥家、教育家徐新教授;著名指挥家、现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教授。2000年以专业及文化双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期间因品学兼优连续五年获得全额奖学金并保送研究生。 陈冰在学生时代就曾独立完成《波西米亚人》《女人心》《蒂托的仁慈》等歌剧的排演。研究生期间曾与国内许多乐团合作演出,并于2007年指挥首演大型历史题材原创歌剧《刘邦大帝》获得一致好评。2008年作为法国指挥大师普拉松先生的助手,担任了法国著名作曲家拉罗的歌剧《伊斯国王》中国首演的合唱指挥和副指挥,受到中法双方的一致赞扬和普拉松大师的欣赏。 陈冰自2006年进入中央歌剧院以来,始终工作在排练演出的一线,担任了《众神的黄昏》《唐豪瑟》《图兰朵》《茶花女》《卡门》《蝴蝶夫人》《游吟诗人》《白毛女》等数十部中外歌剧以及《贝九》《布兰诗歌》《夜祷》《布鲁克纳诗篇150》《大地安魂曲》《复兴之路》等多部清唱剧的合唱指挥,获得业界高度评价,其中多部歌剧曾获得文华大奖,首届中国歌剧节特别奖以及文化部艺术展演优秀剧目奖等。在中国原创歌剧的排演中,陈冰尤其富有经验,曾身兼数职,作为艺术指导,合唱指挥,乐队指挥参与排演《杜十娘》《霸王别姬》《鄞州九歌》《辛亥风云》《北川兰辉》等多部歌剧。作为歌剧艺术指导与指挥曾与魏松、袁晨野、么红、杨光、迪里拜尔等在内的多位歌唱家有良好合作,被称为“音乐与技术双佳的人才”。 2013年陈冰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深造,师从Donald Palumbo大师并深受赞赏。2014年赴美国旧金山歌剧院访问学习,并参加Merola青年歌剧艺术家计划。2015年考入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攻读歌剧艺术指导艺术家文凭(博士),并在美成功指挥演出罗西尼喜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布鲁斯吉诺先生》,莫扎特《女人心》,马斯奈《灰姑娘》等多部歌剧。
丛欣竹
丛欣竹
教师团队
作曲及音乐基础课主讲教师 丛欣竹作曲及音乐基础课主讲教师 丛欣竹博士,作曲家,专业音乐活动策划执行顾问。 丛欣竹博士1979年出生于中国一个音乐世家,其外祖父刘诚甫先生著有中国部《音乐辞典》(商务印书馆民国24年初版)。丛博士自幼受到了严格专业的音乐教育。曾师从于吴元教授、石叔诚教授、李斐岚教授、泰尔教授学习钢琴演奏。曾随指挥家杨鸿年教授创办的中国交响乐团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多次到世界各地进行访问演出及比赛等活动。丛博士在1998年创作的合唱作品《我们的歌》被中国交响乐团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确定为永久性团歌。1994年丛博士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理论学科作曲专业学习。1997年丛博士以全国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学习,师从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先生。丛博士一贯学习努力刻苦,本科学习期间历年均获“人民奖学金”、“三好学生”、“维尔康姆萨默雷斯东”奖学金等各类奖项,其作品多次在各类作曲比赛中获奖及演出。2002年丛博士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央音乐学院保送攻读作曲系硕士研究生。2008年丛博士被中央音乐学院授予作曲博士学位。 丛博士的音乐创作涉及了交响乐、室内乐、声乐作品、影视音乐、纪录片、体育音乐等各个不同的体裁。主要影视音乐作品有:电影《永远的夏天》、《又见阳光》、电视连续剧《决胜天良》、电影《悬天涯事件真相》、《女性职场必修课》、《城铁3号线》、《寻找扎西》、纪录片《和平友好之声》原创配乐等等。主要体育音乐作品有:申奥宣传歌曲《新北京,新奥运》(2001年由北京奥申委制作唱片作为礼物寄送所有国际奥委会委员及各个体育单项协会主席);2002年为中国夺得枚冬奥会金牌特别创作的歌曲《晶莹的梦》;为奥运会羽毛球冠军龚智超的传记创作的同名歌曲《美丽的超越》;2003年丛博士与日本著名音乐家喜多郎先生合作的歌曲《PEOPLES’GAMES》(《人类竞赛》)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推荐宣传歌曲之一。2010年,丛博士创作的声乐作品《中国体育颂歌》被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全国体育大会永久性会歌。此外,丛博士还多次为一些大型活动进行音乐创作,如: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幕仪式音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50周年《献诗三章》、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活动等等。2015,丛博士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创作了大型声乐套曲《共和之梦》。丛博士在硕士与博士攻读期间的论文研究课题填补了中国专业音乐创作领域对德国作曲家汉斯•维尔纳•亨策(Hans Werner Henze)作品研究上的空白。 丛博士多年来还一直潜心于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丛博士最擅长声乐作品的写作与教学及音乐织体学的教学课程。丛博士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根深中华文化,要培养学生具有全球化视野”的理念,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作曲技术为音乐作品服务。丛博士授课所采用的教案均由其本人编写。 除进行专业音乐创作与教学外,丛博士还多次参加了中国的各类重要大型活动并获得各种奖项。丛博士曾于1993年和2001年两次随北京奥林匹克运动申办委员会赴摩纳哥公国及莫斯科进行申办2008年奥运会宣传活动并代表国家参与重要领导会见与记者采访。2001年春天,到访中国的国际体育记者协会主席柏亚特里在听过丛博士介绍她申办奥运会的故事并欣赏丛博士作曲的《新北京、新奥运》后讲:“这样感人的故事应该让全世界都知道。”丛博士两次参与申办奥运会的故事曾被国内外众多重要媒体报道并进行广泛宣传。2001年底从博士被中央音乐学院推荐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候选人。2002年初,鉴于对奥林匹克事业做出的贡献,丛博士作为中国奥委会推选的5名火炬接力手之一,赴美国洛衫矶参加盐湖城冬季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在组委会的邀请信中这样写道:“你的入选并不是因为你的运动能力,而是因为你对奥林匹克事业所做出的贡献。”2002年底丛博士获得“第五届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提名奖。2008年6月,丛博士被全国妇女联合会及法国欧莱雅公司“羽西”品牌授予“中华美仪形象大使”称号。2008年7月,中央电视台向全球播放了以已故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先生、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女士、中国资深媒体人杨澜女士和作曲家丛欣竹博士为4位主要人物的奥运官方纪录片《我们的奥林匹克》第九集《申奥之旅》,该片在全球播放后获得巨大反响,丛博士还亲自参与了该片主题歌的演唱。2009年7月,丛博士受上海市浦东开发区的邀请为即将到来的2010年世界博览会特别创作了交响乐《浦东的孩子》,受到了上海市及浦东新区领导的特别赞誉。2014年丛博士与著名作曲家杜鸣心教授合作创作了讲述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艾奥瓦州经历的声乐作品《让情缘留住永恒的记忆》。该作品在美国埃尔瓦州、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晚宴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晚会上演出。 丛博士还是一位优秀的专业音乐活动策划顾问与组织者。由叶小钢教授作曲、丛博士担任音乐总监的大型交响史诗音乐会《共和之路》于2011年及2012年两次上演于中国国家大剧院。出席该音乐会世界首演的中国领导人为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先生;出席第二场音乐会的嘉宾为习近平主席的夫人歌唱家彭丽媛女士。与丛博士合作过并有着友好往来的主要音乐家包括:作曲家杜鸣心教授、作曲家叶小纲教授、作曲家关峡先生、指挥家杨鸿年教授、指挥家吕嘉先生、女中音歌唱家杨光教授、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先生、钢琴演奏家黄亚蒙教授、钢琴演奏家晨光先生、小提琴演奏家李喆先生、大提琴演奏家刘蔓教授、古筝演奏家吉炜副教授等等世界著名的华人音乐家。 2017年,丛欣竹博士加入中央音乐学院鼎石实验学校,担任音乐副总监,负责学校音乐基础课程设置、活动运营等目标的制定。教授作曲、音乐理论、听力与节奏训练、视唱与试奏训练、西方音乐概论及赏析等课程。

学校首页|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学校新闻| 学校相册| 教师团队| 联系我们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鼎石实验学校课程请咨询:

沪ICP备18048269号-1 沪ICP备18048269号-1 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营业执照 教育 教育 全国教育网站 全国教育网站 企业信用等级AA级 企业信用等级AA级 合作/版权/投诉

本页信息由注册用户(机构和个人)自行发布或提供,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任何关于对该用户的推荐都不能替代您的考察核实,本站不承担该用户发布/提供信息的行为或内容所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