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留学预科欢迎您!
优课堂 |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北京语言大学留学预科

7x24小时咨询热线

北京语言大学留学预科教师团队

崔顺姬
崔顺姬
教师团队
教授,硕士生导师 崔顺姬 女,朝鲜族。文学博士,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韩国语词汇学、语义学、韩中语言文化对比研究。1984年、1988年毕业于延边大学朝鲜语言文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05年在韩国仁菏大学校国语国文系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9月调入本校,从事韩国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外国语学院韩语系主任、韩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东方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高丽学会亚洲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韩国语教育研究会理事、国际韩国语教育学会会员、国际笔会韩国分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延边分会会员。先后编写出版《精选韩汉-汉韩词典》(商务印书馆)、《走遍韩国》系列教材(外研社,一套共12本,副主编)、《跟我说韩语》、《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朝鲜语》、《韩语交际口语》、《韩国语201句》、《脱口而出说韩语》,出版专著《韩国语词汇教育研究》、散文集《共饮一杯爱情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词汇研究与韩国语教育”,“韩国语固定词组研究在教学中的运用”,“论中国的韩国语能力考试”,“韩中称呼语的对比研究”,“韩中同素反序词的对比分析”,“女性词汇和女性的社会地位”等论文30多篇,多次参加在韩国、朝鲜、日本、英国举行的学术研讨会,完成韩国学术振兴财团韩国学研究项目。曾获得“首届海外文学奖”, 尹东柱文学奖,doraji文学奖,张洛柱文学奖。
曹志耘
曹志耘
教师团队
副校长,教授 曹志耘,男,汉族,浙江金华人。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教授,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首席专家,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曾任北京语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语言研究所所长、语言科学院院长、《语言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方言学、地理语言学、语言资源,长期从事汉语方言调查研究,致力于地理语言学学科建设和语言资源抢救保护工作。已出版《汉语方言地图集》(主编)、《南部吴语语音研究》、《严州方言研究》、《吴语处衢方言研究》(合作)、《吴语婺州方言研究》(合作)、《金华方言词典》、《汤溪方言民俗图典》、《走过田野——一位方言学者的田野调查笔记》等著作,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国语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等。其中《汉语方言地图集》是世界上部在统一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写的、全面反映20世纪汉语方言基本面貌的原创性语言特征地图集。目前正致力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工作,该工程是由财政部立项、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领导实施的一项特大型语言文化类国家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汉语方言调查、少数民族语言调查、文献典藏、采录展示平台建设等方面。
陈默
陈默
教师团队
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默,女,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的研究领域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教学研究,主要立足于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围绕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过程、影响汉语学习的社会及个体因素、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取得四方面成果:一是建立了多母语背景外国留学生汉语口语和韵律语料库;二是构建了外国留学生汉语能力发展的计算机可视化模型;三是构建了外国留学生汉语能力发展的社会语言学模型;四是创建了一套针对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围绕上述研究主线,近年来发表论文近50余篇,30余篇为CSSCI核心期刊论文,其中2篇为EI收录期刊论文,6篇为国际期刊论文;出版学术专著2部,合著1部。在项目申请方面,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共4项以及校级项目4 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12项。曾作为国家公派教师,先后赴瑞士苏黎世大学东方学院、美国Mount Holyoke大学任教。所教的《把字句》课程被选入国家汉办官网优秀教师教学视频,研究生课程《汉语语音学概论》被选入瑞士苏黎世大学网络播客课程。另外,组织、培训苏黎世大学学生参加了“世界大学生汉语桥比赛”活动,获得了瑞士赛区名、第二名好成绩。组织培训美国和丽山大学学生参加“美国五校联盟大学生中文演讲比赛”,获得了该校历史成绩。2014年起受邀担任《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的特约编辑,参与并承担了审稿、责任编辑等工作。同时也受邀担任国内外多家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并多次受邀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的大会报告人、主持人,多次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做学术讲座。参与多次国际大型学术会议的组织承办工作以及会议论文集的编撰工作。另外,多次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就汉语传播中的各类热点问题进行学术探讨,为大众媒体进行学术咨询服务工作。近年来先后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三届汉语韵律语法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二等奖、北京语言大学科研报告会三等奖、北语汉语进修学院科研优秀奖;北京语言大学第九届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创新示范课优秀奖。并于2013年入选了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
崔希亮
崔希亮
教师团队
校长 崔希亮,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校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教育书画协会副会长。获北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人文科学名誉博士、韩国启明大学艺术学名誉博士。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及汉语熟语,已在《世界汉语教学》、《中国语文》、《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国语言学报》、《语言文字应用》等期刊上发表“并列式双音词的结构模式”、“语言交际能力与话语的会话含义”、“人称代词修饰名词时‘的’的隐现问题考察”、“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把’字句和‘将’字句”、“汉语熟语的界定及其分类”、“汉语亲属称谓的嬗变及其动因”、“汉语‘连’字句的语用分析”、“说‘开心’与‘关心’”等有关汉语语法、汉语二语教学、留学生教育等学术论文60多篇。著有《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语言理解与认知》、《语言学概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等学术著作,并编辑出版了《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言学文萃——语法卷》、《汉语言文字学论丛》等多部文集和丛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外国学生汉语书面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攻关项目“全球中介语语料库的建设研究”等科研课题。

学校首页| 学校简介| 课程列表| 学校新闻| 学校相册| 教师团队| 联系我们

北京语言大学留学预科课程请咨询:

沪ICP备18048269号-1 沪ICP备18048269号-1 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营业执照 教育 教育 全国教育网站 全国教育网站 企业信用等级AA级 企业信用等级AA级 合作/版权/投诉

本页信息由注册用户(机构和个人)自行发布或提供,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任何关于对该用户的推荐都不能替代您的考察核实,本站不承担该用户发布/提供信息的行为或内容所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