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服装设计师,拥有十几年工作经验,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有浓厚兴趣,经过多年学习与摸索,带领团队掌握多种旗袍以及中式礼服的制作、装饰工艺。通过专业设计思维整合,为各类客群提供符合个人气质、适应不同场合的服饰设计定制服务
坚持用纯粹的手工刺绣、手绘、传统手工缝制技术,以及天然的丝、毛等主要材料,加之具现代感、符合生活、符合不同场合的独特设计,呈现高贵的东方魅力
北京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级定制研究中心校外导师
2004年—至今,北京泛美服装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首席设计师、研发总监。与各品牌设计师、买手共同研发适应市场销售的产品(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如ARMANI、Brook Brothers、CK、Ralph Lauren、DKNY、NEXT、Topman、Jil sander、van gils、WE;负责公司每季的面料、辅料开发、自主产品研发;负责公司产品企划、宣传;针对客户成功举办多场产品发布; 2005年-2006年出版《泛美男装研发手册》,作为本公司甚至国内的研发资料,作为公司受控技术资料发放给相关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及主要欧洲客户,获公司改革创新一等奖;2006年9月-12月从师于乔治.阿玛尼男装设计师伊万诺.凯特林;2006年协助日本设计师K-MAKI先生荣获国际服装设计师协会(IACDE)礼服奖;2007年带领团队荣获国际服装设计师协会(IACDE)的男礼服、男风衣、男单裤等三项设计大奖;2008年带领团队荣获国际服装设计师协会(IACDE)的男套装、休闲装、礼服、外套、休闲裤等多项设计大奖;2005年-2015年多次代表公司参加国际、国内服装展会,并负责产品设计、展位陈列,产品推广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院教师,中国博物馆协会服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吐蕃学会染织服饰专业委员会委员,讲授“中国服装史、中西方服装史、中外染织纹样史、服装学概论、时尚与流行、服装设计”等课程。
曾主持完成中国社会科学艺术基金项目“中国古代首服史研究”、清华大学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项目“南京织金锦(真金线)南京织金锦传承与制作技艺研究”、主持清华大学人文振兴基金项目“四季花与节令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西方服饰礼仪比较研究”、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服装结构”、参与完成国家教育部“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职业服装设计规划与研究”。出版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服饰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教育部“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外服装史》(东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中国美服装》和《中国美首饰》(湖北美术出版社,2015),合著《粉黛罗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曾在《紫禁城》、《敦煌研究》、《美术观察》、《装饰》、《服装设计师》、《中国服装》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完成2014年北京亚太经合组织(APEC)参会服装、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输司机制服、北京市出租车司机制服等。
现任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设计艺术学学科带头人。在我国服装高等教学中立了“基于TPO知识系统的纸样设计课程模块化体系”,获北京市高校一届教学名师。研究方服装结构体系(Patten design system)及其国际规制(The Dress Code)。
编著出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华民族服饰结构图考》汉族编·少数民族编(2012年)。主持基于“PDS&TDC(服装结构体系及国际规制)的TPO知识系统与服装结构设计数字化技术研究”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
2009年出版专著《古典华服结构研究—清末民初典型袍服结构考据》,2006年《男装纸样设计原理与技巧》,《女装纸样设计原理与技巧》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男装语言与国际惯例礼服》、《国际化职业装设计与实务》《TPO品牌化女装系列设计与制版技术训练》、《TPO品牌化男装系列设计与制版技术训练》等技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