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师
心理师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具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是健康管家职业之一,主要解决人们心理健康问题。健康人群会面对许多家庭、择业、求学、社会适应等问题,他们会期待做出理想的选择,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求得自身能力的*大发挥和寻求生活的良好质量。心理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提供中肯的发展,给出相应的帮助。
掌握多学科的知识,根据对象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做出相应的解答。
发展路径
心理师是一个需要不断成长的职业,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执业经验,并通过必要的专业认证。心理师要想避免职业枯竭,就应不断强化职业的内在动机,以助人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把帮助人作为自己的一种重要需要,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对于选择此行业的大学生可以从心理员做起,认真对待每次工作,在过程中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错综复杂的心理问题背后的根源,不断的总结经验。随着经验的积累,终将发展为高级心理师;也可以转向EAP(企业应用平台)顾问,为企业提供EAP服务。
适合对象
1、管理学(公共管理类相关专业)、教育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社会体育等)、心理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学科的相关专业人员;
2、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团干部、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及班主任、任课教师或校外辅导员;
3、青少年社会福利机构、未成年犯管教系统的工作人员;
4、面向社会从事心理、心理疾病治疗的心理工作者;
5、已经参加过心理师培训、希望在青少年心理辅导方面进一步参加专项培训的人员;
6、希望通过培训预防、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家长;
7、师范院校的在校学生;
8、国家民政、妇联、司法等从事关系协调等其他心理学工作者。
总之,在考心理师证之前,不妨先看看自己是否具有做心理师的潜质,或是想想是否真的需要考证。一旦下定决心,就可以全心投入精力,考取心理师证了。
心理师实务技能
对于焦虑、紧张、恐惧、失眠等一些心理症状,催眠术有着特殊的治疗效果。有人说它神奇,有人说它表现出来的特殊功能不可理解。确实,有时连催眠师自己都无法解释。
通常人们认为,催眠就是通过一定手段让人睡眠。这是对催眠的一种误解。催眠不同于睡眠,催眠状态下的睡眠质量远远高于普通睡眠。有人说一个小时的催眠相当于若干小时的睡眠就是这个道理。
催眠状态下的人,他的潜意识始终与催眠师保持。虽然醒来以后,被催眠者也不能或不能全部回忆,但他同催眠师的单线一直没有中断过。
催眠状态分为浅度、中度和深度三种。中度和深度治疗效果较好。
催眠没有任何副作用,甚至对于人的记忆和思维发展都有非常好的功效。
催眠状态下的人,有时会做出平常所不能做出的行为。比如,一位女孩子正常状态下提不起二十五千克的重物,但在催眠状态下,按照催眠师的指令,她却可以轻松提起,这样神奇现象还在进一步探讨之中。
有人说,催眠其实就是一种暗示,我认为这是对催眠的一种浅显了解。暗示是手段,而不是催眠的全部。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催眠虽然被种种神奇的外衣所包裹,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催眠,能否催眠要与你对心理师的信任与自我放松程度决定。并且非常重要的是催眠状态下所反映出的记忆等并不一定准确,换句话说催眠状态下的人是易感的人群,容易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