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必松
教师团队
教授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诞生已30多年,回忆为该学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物时,最让人们念念不忘的,就是吕必松教授。u3000u3000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助产婆”u3000u3000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各种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教外国人学汉语作为一个专门事业,再也不能依附于外语或母语教学之中了,时代要求建立一个适应形势需要的新型学科。u3000u3000吕必松时任北京语言大学(原北京语言学院,简称北语)来华留学一系副系主任,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会上,他首次提出应当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应该在高等学校中设立培养这类师资的专业,并陈述了建立这一独立的新型学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的意见得到与会语言学家的认同和支持。会后发表的《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简况》中写明:“要把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应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培养专门的人材。”u3000u3000如果把这次规划会比作“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话,那么这份“简况”就如同对外汉语教学这一新型学科的“出生证”一样,而提出这一意见的吕必松就是对外汉语教学新型学科诞生的“助产婆”。u3000u3000学科建设的组织者u3000u3000从1982年开始,吕必松从留学生系主任升任北语院长,连任两届。1987年兼任国家对外汉语领导小组成员和国家汉办办公室主任。其间,他卓有成效地组织了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在北语语文系首先创办了培养对外汉语师资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设立了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专业方向的硕士点;领导编制了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大纲;组织成立了语言教学研究所;主持成立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并连任四届会长;组织召开了一至四届学术讨论会,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术理论研究;创办了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世界汉语教学》,并任主编,使世界各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都有了交流的平台。u3000u3000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者u3000u3000吕必松教授清醒地认识到,要确保对外汉语教学这一新生的学科日益发展和完善,除了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等“硬件”外,还必须尽快建立起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框架,奠定学科理论科学体系。为此,他团结国内外志同道合的同行,身体力行地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学科理论研讨工作。u3000u3000吕必松教授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方面的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于1986年提出的“总体设计理论”。这一理论的大致框架是:(1)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可以归结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四大环节。(2)每一种类型的语言教学都是一个立体结构的实体,这个立体结构的各个构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3)总体设计的任务是根据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结合汉语和汉语教学的特点,提出全面的教学方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统一的、协调一致的、科学的整体。(4)总体设计的内容和程序是: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自然状况、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法原则;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法原则确定教学途径。(5)总体设计的原则包括交际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6)总体设计是一种系统工程。它的直接理论基础是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一般教育理论和比较文化理论,同时又以一定的教学经验为依据。u3000u3000这一理论框架的构建和总体设计理论的提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及其理论体系的建立,对教学和编教实践都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u3000u3000现在,年逾七旬的吕必松教授仍老当益壮,吕必松教授表示,要把自己的余热奉献给祖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为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而鞠躬尽瘁。